中央日報:日月無光 只因烏雲罩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8 14:28:04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社評,正當民進黨政府誇耀外資看好台灣經濟表現之際,全球最大封裝測試廠日月光公司日前宣佈將被美商收購,並從台股下市,消息傳出,不僅震撼全球半導體產業,其後續發展更令人高度關切!

  封測產業是半導體產業的重要一環,也是台灣兩兆雙星產業的主力項目之一,再加日月光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若被美商凱雷集團收購,金額高達新台幣二千一百億元,不僅是台灣證券史上最大收購案,而且也意味二千一百億元的籌碼下市,占台灣股市規模一%,其影響之大可以想見。更嚴重的是,日月光被收購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會不會引發大型企業下市風潮?私募基金會不會加速併購台灣企業?台灣證券市場會不會日漸萎縮,在在都令人憂慮!

  社評說,平心而論,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企業透過國際併購因應變局,本來無可厚非。問題是,日月光今年一到十月營收突破五百五十億元,才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盈餘可望挑戰四元,足見並非經營不善,如今卻寧願以每股三十九元的低價出售,本益比還不到十倍,連外資普遍都認為太過便宜,其原因當然值得探究。 

  事實上,從渣打買下竹商銀、芬蘭捷普買下綠點,到日月光被凱雷收購,今年已有八家企業被外資收購而下市下櫃,台股總市值估計至少要少掉二千五百億元,而且這些企業普遍都是業界知名度高而且體質較佳的公司,他們為什麼寧可賣給外資,讓企業從此下市?歸根究柢,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營運出了狀況,而是外在環境逼得他們不得不如此,換言之,儘管企業基本面依然不錯,但老闆的籌資意願和投資意願卻越來越低。

  社評又說,根據統計,今年截至十月底止,台灣上市公司家數為六八八家,較去年底減少三家;不只新掛牌家數創十年新低、下市家數卻居高不下,而且上市家數比下市家數來得少。同時期,包括香港、新加坡、南韓則都有二十家以上的成長,台灣不只連續兩年負成長,連總上市家數都被新加坡趕上,敬陪四小龍末座,顯見台灣資本市場持續不振的現象日益嚴重。

  這些事實充分證明,日月光雖然只是個案,卻是台灣整體環境的縮影,其主要癥結當然是政治因素干擾經濟發展,業者在島內投資環境惡化,而對大陸投資又重重限制的狀況下,不得不採取特別手段,從迂迴投資、業務分割,到變身外資,無一不是為了突破扁政府嚴禁企業赴大陸投資超過四O%的限制,就連金管會主委施俊吉也坦承,日月光的下市的確與此有關。

  令人痛心的是,民進黨政府卻視而不見,除了大肆宣傳上市上櫃公司基本面強勁,台灣公司籌資金額持續之外,並且提出所謂三年二五O家上市上櫃公司計畫。至於問題癥結的兩岸政策,卻始終不肯鬆綁,儘管國親兩黨均主張以立法方式放寬投資大陸比例上限為六O%,可是民進黨及台聯仍然強烈反對!

  社評說,我們必須指出,企業外移、減資、下市,把股權全部賣給外資,已經成為新的趨勢,其目的無非解脫四O%投資上限,民進黨政府如果還要再執迷不悟,堅持“鎖國”政策,屆時業者一定會用腳投票,跑得更快!有鑒於此,我們期待民進黨當局務必儘快針對兩岸經貿政策鬆綁。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