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又好又快發展是科學發展的本質要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1 11:21:17  


  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人民日報》今天發表評論員文章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了今年的經濟工作,提出了明年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會議突出強調了“六個必須”: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把“三農”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必須在結構優化中促進總量平衡,必須把促進國際收支平衡作為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任務,必須不斷強化企業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必須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文章說,這“六個必須”,內涵極其豐富,意義十分重大,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是我們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方面的新體會、新認識。這些體會和認識,歸結到一點,就是要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不斷豐富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不斷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政策體系,努力開創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六個必須”,第一條是必須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快”是對經濟發展速度的強調,“好”是對經濟發展品質和效益的要求。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這表明我們更加重視經濟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把品質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這個詞序的變化,蘊涵了深刻的意義,是對科學發展觀本質要求認識的深化,是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認識的深化,是對新階段經濟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文章表示,經濟發展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一系列的自然、經濟、社會、國際條件。這些條件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約,不可能長期單兵突進。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但是,我國經濟發展也面臨著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經濟增長方式仍然粗放,經濟增長付出的代價仍然過大,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資源有限、環境污染的制約,越來越受到經濟結構不合理的制約,越來越受到社會發展滯後的制約。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就是強調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解決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促進國民經濟長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我國正面臨著重要戰略機遇期,又處於經濟快速增長階段,堅持又好又快發展,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發揮各類生產要素潛力的有效途徑,是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實現綜合國力整體躍升的必由之路。

  今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實現了“十一五”開門紅。面對良好開局,我們也必須看到,當前經濟運行雖然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但基礎還不穩固,經濟增長仍然具有明顯的粗放型特徵,經濟結構仍然不合理,體制機制仍然不完善。無論是從現實出發還是從未來著眼,都要求我們必須“好”字當前,把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文章指出,“又好又快”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儘管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水準還很低,完成現代化的任務依然艱巨。無論是增強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準,還是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都需要加快經濟發展,保持一個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是,我們要的速度應當是經濟效益比較好、人民群眾得到實惠的速度,是資源消耗比較少、環境得到保護的速度,是經濟波動比較小、增長得到持續的速度。又好又快,就是既要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防止大起大落,更要堅持好中求快,注重優化結構,努力提高品質和效益。

  我國已具備支撐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諸多條件。只要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轉變增長方式,努力實現速度、品質、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我國的經濟必定能夠又好又快發展,確保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