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北政壇與媒體不要低估高雄選民智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12 15:51:49  


  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國民黨在高雄市長敗選,市議員得票卻大幅成長而重奪議會最大黨,這是高雄選民的智慧抉擇。從台北看天下的“藍綠地緣政治難以動搖”、“高雄選民只會認同投票”、“民進黨保皇派獲勝”,都有失之簡化或以偏概全之嫌,台北政壇與媒體不應低估高雄選民的智慧。 

  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室文章說,北高雙城大戰落幕,“北郝高菊”雖然維持藍綠平盤,但國民黨在台北市長贏得不夠多、高雄市長該贏未贏,在政黨氣勢消長上顯然是輸家;原本搖搖欲墜的民進黨暫停失血,在驚濤駭浪中保住南台灣重鎮,扁家貪腐風暴似乎再度過關。 

  然而,選舉結果是所有政經社會力量交會的總和,很難只用一兩個切面來代表全貌。高雄市民的集體選擇,顯然比我們在表面上看到的更加複雜與深刻。

  首先,即使陳水扁照例將此次選舉操作成“本土政權保衛戰”,馬英九也在特別費風波爆發後強調“這是一場信任投票”,但從高雄市長投票率(六成八)甚至比上屆(七成一)更低來觀察,不相信藍綠政黨選舉語言、對藍綠都投不下去的高雄市民,其實遠比四年前多。 

  其次,陳菊雖然以一一一四票些微差距獲勝,但黃俊英的得票比上屆多了一萬多票,國民黨在市議員得票更一舉成長十個百分點(民進黨只成長四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國民黨在被視為“綠營票倉”的高雄市基層不但有所成長,市長得票差距也完全在統計誤差範圍之內,所差者只是“贏者全拿”的行政首長選舉特性而已。 

  在這層意義上,很難簡化認為“北藍南綠地緣政治牢不可破”。不要忘了,九0年代之前,南台灣仍是一片藍天白雲,一九九四年高雄市長選舉時,吳敦義得票仍大勝張俊雄,高雄市“本土化”、“綠化”不過是最近八年內的事,從藍綠市長得票再度拉近、市議員得票藍遠勝於綠看來,地緣政治並非牢不可破。 

  再者,陳菊當選固然歸因於鞏固深綠票源,但光憑深綠票源顯然不足以當選(何況台聯羅志明還分走六千多票),淺綠票源乃至認同陳菊個人形象的中間選民也缺一不可,否則很難解釋為何在國務機要費案起訴衝擊下,陳菊加羅志明的得票仍能與四年前謝長廷尋求連任得票相當。

  在這層意義上,很難簡化認定“投給陳菊的選民都是統獨、省籍、族群等認同投票”(黃俊英是標準在地、本省籍、本土化候選人),而忽略謝長廷在高雄留下的不錯政績、陳菊對於台灣民主的長期犧牲奉獻,以及陳菊個人清廉形象與第一家庭的明顯區隔。當台北主流媒體不斷強調“與陳水扁切割才是反貪腐”時,投給陳菊的高雄淺綠乃至中間選民顯然更相信:“謝長廷的政績值得由陳菊延續”、“不論陳菊切不切割都不會貪腐”。這是部份高雄選民自動在第一家庭與陳菊之間所做的區隔,也是林義雄能夠發揮臨門一腳、陳菊能夠驚險獲勝的關鍵之一。 

  最後,如果不是大黨吃小黨的“棄保效應”明顯發酵,大多數台聯票源皆轉移給民進黨,陳菊很可能會反過來以些微差距敗給黃俊英。就此而言,所謂民進黨保皇派、改革派路線之爭,以及效果難以評估的“走路工疑雲”,都遠不如大綠與小綠之間的“棄保效應”來得關鍵,很難就此簡化認定“民進黨保皇派獲勝”。  

  在這層意義上,民進黨選後當然沒有不改革的理由。高雄淺綠與中間選民願意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顯然是希望陳菊清廉自持、民進黨浴火重生,而不是對陳水扁與其一家的信任投票(謝長廷在台北市長的得票成長亦可做如是觀)。民進黨如果沈醉在表面勝選氛氛中而不知深刻自省、加速改革,很可能會再度辜負選民寄託而在下次大選應驗“鐘擺理論”。 

  台北菁英容易低估南台灣選民的智慧,這其實是北部知識份子的傲慢。當部份學者已經喊出“重新認識高雄學”、“別再用過時觀點看高雄”之際,台北菁英確實應該更加謙卑,重新省思高雄市長、市議員選舉帶來的多元內涵與意義。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