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日報:經濟低迷人才短缺,韓經濟燈已熄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5 11:15:08  



中評社香港12月25日電/韓國朝鮮日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韓國經濟從2003年開始連續3年停留在3%的低增長率上,連潛在增長率都沒有達到。同期,中國平均增長9.6%,印度和新加坡分別增長了8%和6%。日本經濟也擺脫年的不景氣,在短短5年內實現了相當於韓國GDP(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的增長。韓國經濟淪落為日本和中國經濟的“門房”。但讓我們擔心的並不只是低增長。在帶動未來經濟發展的人才競爭中,韓國也白白浪費了幾年。
 
  世界第一大IT企業微軟、Google、英代爾旗下有300~400名負責物色海外人才的“偵察兵”。IBM與中國、印度名牌工業大學簽訂人才供應合同,準備將人才全部收歸於旗下。而且,只要當地有人才,總公司、研發基地可遷往世界任何一個地方。
 
  社論說,中國政府於去年9月發表了“從世界前100所大學聘請1000名一流科學技術人員,建立達到國際水準的100個大學研究室”的111計劃。中國政府還建立了專門負責物色海外人才業務的“人事廳”。該機構在海外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辦事處。中國企業與政府分工合作,僅去年一年就聘用了2.5萬名海外人才。印度也將分散在134個國家的1000多個海外印度科學技術家網路與政府連接起來。
 
  社論指出,但韓國政府近年來沒有出臺一個有效的人才供應政策。建立於1986年的浦項工業大學20年來培養了10218名技術人才。建於1971年的KAIST(韓國科學技術院)35年來為國家培養了31292名技術人才。歷屆政府為這兩所大學分別投入了1萬億韓元。從這兩所大學畢業的人才在各工業現場發揮著韓國經濟的“大腦”和“雙手”的作用。這兩所大學在歷屆政府均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現政權不但沒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而且還投入數十萬億韓元開展在荒涼的原野上建立政府大樓的事業。所以,有74%在美國留學的理工科博士表示“不願意回到韓國。” 

  實力雄厚的人才是經濟的希望。因為,即使目前很困難,但他們是確保經濟有一天騰飛的綠燈。但韓國經濟綠燈已經熄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