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台灣地震引發信息時代的“蝴蝶效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8 10:39:17  


  中評社香港12月28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說,相信在台灣地震中被中斷的網絡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聯通,網民無法訪問國外網站的現象也會很快得到改變。但經此變故,相信每個人的視野都會開闊許多,對全球化的理解也會深刻許多,對地球村每一處的命運更會關切許多。這對大步走向強國之路的中國國民而言,是至為重要的。 

  12月27日新浪網報道稱,“從今日凌晨起,有來自北京、重慶、武漢等多地網通、電信用戶向東方網反映,無法正常訪問國外網站,包括雅虎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網站均無法正常訪問,MSN等IM也無法正常登陸。中國網通以及中國電信集團公關處人士,均於9:00向本網證實,昨晚台灣地區的地震影響到內地出口光纜,造成國內訪問國外網站故障,稍後將公佈進一步消息”。 

  大陸網民無法登陸海外網站 

  文章說,對島內同胞而言,前晚是個不幸的日子;對大陸網民而言,昨天是個信息混亂的日子。不惟很多海外網站無法登錄,最常用的MSN軟件也無法聯絡。這宛然已退回到信息閉塞的時代,習慣信息衝浪的現代人一下子懵了。這場地震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容易評估,但對依賴信息化生存的相關業者或個人造成的心理衝擊和無奈則是無法衡量的。這讓人想起了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芝(Lorenz)所提出的“蝴蝶效應”理論。 

  1960年,洛倫芝寫了一篇題為《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的論文,文章主旨是,亞馬遜流域的一隻蝴蝶搧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洛倫芝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地震引發的“蝴蝶效應”是棒喝也是教訓 

  文章分析,台灣地震造成的大陸網絡故障生動地為“蝴蝶效應”做了極佳的註腳。帶給國人的啟示也是多層面的: 

  首先,全球化時代使得小小地球成為“地球村”。在此村裡,一處異動,他處即可感同身受,所謂“環球同此涼熱”是也。信息時代,則更加促使現實的地域觀念被虛擬的時空所置換。信息編織的虛擬迅捷空間不過是現實世界的影子,依然受到現實世界的決定性影響。沉溺於現代信息時代的人們若沒有清醒的現實感,往往會受到信息虛擬的蒙蔽,導致沒有心理準備的挫折感。對中國網民而言,這次台灣地震引發的“蝴蝶效應”既是棒喝也是教訓。提醒我們在盡享現代科技新生活的同時,莫要忘了現實世界的具體化關懷。物質世界的普遍性和具體性永遠都是第一位,如此淺顯的哲學啟蒙必須做到深徹靈魂深處的清醒。否則,人類就會陷入科學萬能的怪圈,成為信息時代的奴隸。 

  既牽動血肉情懷也事關物質利益 

  文章說,其次,台灣地震引發的“蝴蝶效應”促使國人形成大愛無邊的普愛情懷。台灣地震,傷我同胞性命,並波及大陸的網絡信息紊亂。牽涉的不惟是兩岸血肉情懷,還有物質利益上的一損俱損。因而,這種“蝴蝶效應”激發的是國人一體的惺惺相惜之情。何止台灣,兩年前的東南亞大海嘯,激起的是全球人類的對自然界的敬畏和對人類自身行為的反思。無論中國還是其他國家,都以無私的捐助向災區國揮灑愛心。人們深知,在自然界面前,人類的渺小是無可改變的。用愛心救助別人,也是儲備愛心救贖自己。台灣地震的餘波帶動的蝴蝶翅膀的翕動,給予大陸網民的心靈是潤物細無聲的震撼。這種帶有利益相連的觸動更能使國人的愛心同蝴蝶翅膀產生共鳴。這種共鳴會強化國人視野的拓展和思想的引申,更能使得愛心遠播,達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境界。 

  自作孽式的“蝴蝶效應”是人類最大災難 

  文章表示,其三,人類自作孽式的“蝴蝶效應”是最大災難。如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的天災疫情,如人類為了功利而導致的勾心鬥角和血戰行為等。在現實政治中,政治上的“蝴蝶效應”更是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如“恐怖主義”由“基督教文明”同“伊斯蘭文明”的衝突所致,但由於現實政治的推波助瀾,“恐怖主義”開始在全球蔓延;如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武力佈局和政治想像,不僅導致國際石油價格上升同時帶來波斯灣地區的火藥桶危勢等。西方文明的傲慢和偏見使得全球化的趨勢充滿不平等的落差,使得全球化之路坎坷不平。中國秉承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追求和諧世界。這隻和平蝴蝶的翅膀已經搧動,其帶動的和平理念必然惠及全球。 

  台灣地震之後,國台辦已經發去慰問,相信中斷的網絡會在最短的時間內聯通。但經此變故,相信每個人的視野都會開闊許多,對全球化的理解也會深刻許多,對地球村每一處的命運更會關切許多。這對大步走向強國之路的中國國民而言,是至為重要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