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財富不是我們家的,是別人暫時託管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11:09:59  


王永慶女兒、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王瑞華。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台灣經濟日報報道,王永慶女兒、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王瑞華接受專訪時,談及王永慶為何要出自傳,王永慶的金錢觀等,王永慶說,財富是別人託管的。以下是訪問內容:

  問:台塑一向很低調,是怎樣的機緣想到要出這本書?

  答:主要是大陸清華大學那邊有這樣一個想法,在歐美都有很出名的企業家,希望也能寫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華人企業家,認為董事長(尊稱王永慶)是理所當然的一個人選。再來也因為他們有一些很龐大的國有企業,效率不是很好,希望借鏡台塑的成功經驗,幫助他們瞭解市場經濟、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以這樣的出發點提出要求,不是為了出書而出書,董事長才會願意配合。 

  問:書中有相當的篇幅談到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家該如何回饋社會,這也是出書動機?

  答:是的,董事長常講的一句話就是“強要助弱”,但是一定要在市場經濟之下,而不是社會主義,一個人在競爭下成功之後,就要想辦法幫助別人。過去台塑經常照顧到下游業者,常有人問為什麼要這麼做?董事長認為這個社會,沒有你,就不可能有我的存在,沒有前人,也不可能有後人。因此他都是以一個無私的心態在做所有的事情,心胸大,包容就會大,做的事也會大。

  問: 談到六輕的建廠,很好奇,為什麼環保單位要求做到80分的防治汙染即可,你們卻要求自己要做到100分?

  答: 環境的汙染,事實上就是一種浪費,這個東西跑出去了,它就是原料的損失。你的環保跟你的生產、你的成本、你的品質,事實上是go hand in hand一體的,你若做到生產成本好、生產效率提高,你的環保不做好,是不太可能的。環保做好,就沒有浪費,所以當然要做到100分,而且是隨時都在追求合理化、追求完善。

  問:從石化業發展到教育、到醫療乃至養生村,王董事長的中心思維是什麼?他這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

  答:就是每一件事情要做,就把它做完整、做好,不管做什麼事,都做到至善,而且做的事一定是對這個社會、對大家有幫助的事。

  問: 所以年紀越大,他關心的就不只是台塑,而是整個台灣甚至是整個地球的資源,都不應該浪費,因此才會對廚餘很有興趣去研究,因為廚餘是最大的浪費?

  答:你講的完全正確。事實上所有的東西混在一起就靠燃燒來解決,燃燒是非常的浪費能源,是地球的浪費,而這個東西明明是可以再利用的。董事長就是任何東西都不願浪費,一張餐巾紙,他可以用了再用。把廚餘拿來做成肥料是最好不過的,又是有機的,植物可以長的特別好,對環境和我們的健康都有幫助,所以他對這個特別重視。

  問: 以王董事長的個性,他不會掛在嘴上講,但旁人可以觀察到,他是一步步在做,心中嚮往“大同世界”的境界?

  答: 對。我認為這是一種大我。他有這樣的胸襟,很自然的每一件事都會去注意到,而不只是注意到跟他的企業有關係的。他認為一個企業家,除了做企業以外,更要有社會責任。因此他常提醒我們,財富不是我們家的,是大眾託我們暫時保管的,是人家看得起我們有這個能力,可以幫他們保管財富,因此,賺錢雖然困難,用錢更困難,要能善用財富對社會有所貢獻,才對得起大家。

  問:根據你的觀察,父親遇到挫折,都是怎樣度過的?以六輕為例,從申請到量產,經歷波折了二、三十年?

  答:他是不會煩惱事情的,該做的做,做完了回家就不談了;當然他晚上會再自己想,這是他的優點。

  提到六輕,對他來講很簡單,不去做是不合理(希望打破中油的壟斷)。他歡迎競爭,經營企業尤其不能沒有競爭,倘若沒有競爭,台塑也一樣會往下走。經營六輕就是追求一個合理化,不做反而是不合理,對董事長來說,不合理的東西怎麼可以放在那邊呢?所以今天受挫折沒關係,明天再繼續努力,他認為不合理的事情,就是要堅持做到合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