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米商到偉大企業家 王永慶是民族一個傳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04 12:36:29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天下遠見集團創辦人高希均王永慶傳記撰序說,在開發中國家走向經濟經濟起飛的關鍵階段,決定成敗的二個因素是政府的決心與企業的雄心。台灣的經濟發展是何等的幸運,從1950—1980年代中,既出現了“大有為”與“有所不為”的政府首長,又出現了充滿事業雄心的企業家。二者的相輔相成與相互激盪寫下了台灣經濟發展輝煌的歷史。

  台灣經濟日報報道,高希均文章說,兩蔣在台灣執政的年代(1949—1988年1月)中,那一批無我、無家、無私、而又思慮周密、勇於任事的財經首長,從尹仲容、嚴家淦、俞國華、到孫運璿、李國鼎、趙耀東…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目中。是他們的廉能與奉獻,為台灣企業開創了投資的大氣候,為台灣社會奠定了經濟的繁榮。

  就在那經濟起飛前夕的1950年代,王永慶先生首先脫穎而出。1954年他以美國政府提供的78萬美金的援助金額,決定生產聚氯乙烯粉(PVC)。這根火柴點燃了台灣民營企業所蘊藏的生命力,也奠定了日後台塑石化王國的基礎。

  台塑在早年發展過程中被認為是重要的“傳統產業”、“勞力密集產業”、“附加值低的產業”,但自1980進軍美國投資,1995境外投資又包括了大陸、越南。今天的台塑企業早已變成跨國產業,2005年集團營收約1.4兆台幣,稅前盈餘近2500億,海內外資產總值約2兆。集團產品包括石化上、中、下游、油品、電力、醫療、教育、半導體、電子材料、光電產業。受僱員工人數約為83,500名,每年在台灣繳稅185億台幣。

  在2005年台塑成立50週年時,創業的王董事長仍然堅持不要鋪張的慶典。這樣的謙虛與節約一直是台塑的企業文化。但台塑關係企業的發展史(正確的說,“成功的創業史”)是值得向世人公開,與海內外人士共同分享的。

  令人高興的是,北京的清華大學,在台灣研究所所長劉震濤教授難得的安排下,經過細心的策劃與實地採訪,與三位學者的全程參與,一部較完整的台塑關係企業發展史將在2007年初問世。

  高希均說,兩年前,在王董事長寓所,我們三位《遠見》創辦人特別邀約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前“經濟部長”趙耀東、前“行政院秘書長”王昭明,有一個五小時的會談與聚餐。在2005年《遠見》1月號,我對當時的背景有這樣的描述:

  “當被譽為『經營之神』的王永慶,當自謙為『平凡的勇者』的趙耀東,當自喻為『壯志未酬』的王作榮,當被公認為『福州才子』的王昭明,一起來討論當前財經與兩岸關係時,會激發出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20004年12月上旬《遠見》雜誌在王永慶先生寓所,就安排了這樣一場聚談。聽完他們近三小時的聚談,我聯想到這一個時代最缺乏的就是:有大格局的遠見人物。在我的構思中,大格局者才能看得寬與廣,看得深與遠;才能不受小人與左右的阻擋;才敢突破『傳統智慧』與『政治正確』;才有『一笑泯恩仇』的氣度;才能創造歷史的新契機。

  近年來,在華人世界我不斷提倡:“賺”大錢的是“大”企業家;“捐”大錢的才是“偉大”企業家。

  王永慶在追求“合理化”、“點點滴滴的管理”、“價廉物美”的過程中,不是沒有遭遇到外來的阻力與挑戰。最後使人信服的是,王永慶把他累積的龐大財富,不是藏於己,而是用於社會。

  她的長女王瑞華,現任台塑關係企業行政中心副總裁,一再重覆董事長對他子女們的提示:“財富是社會暫時請我們保管的錢,一定要好好地使用。”

  東方社會有不少“大”企業家,但絕少見到“偉大”企業家。香港的邵逸夫、李嘉誠等是值得尊敬的幾位;台灣的王永慶,以非營利事業的醫療、教育、養生等等造福社會;又以永續經營的理念,透過節約能源及提高效能的新事業,進而創造財富,增加就業。

  是王永慶的的事業雄心,他以半世紀的努力,締造了一個台塑企業王國,使他實至名歸地變成一位“大”企業家;是他的企業良心,近三十年來不斷在台灣、在大陸、在海外創造新的商機、累積新的財富,回饋社會。把王永慶放在世界大企業排行榜中,與那些世界級領袖並起並坐時,他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偉大”企業家。

  20世紀初,一個16歲在新店冒出的“小米商”,在以後四分之三的世紀中,先變成了受人羨慕的“大”企業家,後又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家。

  在王永慶先生的歲月中(1917—),有14億人口的大陸及台灣,沒有一位企業家可以與他苦學奮鬥、節儉自律、事業成就、企業版圖、社會回饋五大特色相提並論。這真是一個中華民族的傳奇。

  王永慶的成就是百年來兩岸中國企業家中前所未見、後難超越的歷史性人物。在百年來中國政治領袖中,西方常列舉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如果要列舉重要的企業領袖,王永慶必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