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中時:李登輝的策略是正確的,還會有後續動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09 10:16:09  



  社論提出,為什麼八十五高齡的李登輝還要這麼拚?他自己會認為是出於愛台灣的使命感,有人認為是為了嘗過即無法放手的權力慾,但還有一個可能的背景,當年喪失政權及被趕出國民黨,對他來說是極大的挫敗與羞辱,鬥性強的他嚥不下這口氣,想捲土重來證明自己終究是贏家。

  而失去政黨的他,完全靠謀略與個人魅力開拓政治空間。政權輪替後,他認為本土意識會進一步抬頭,於是選擇深綠作為制高點。不料台聯子弟兵素質參差不齊,社會又逐漸厭倦統獨之爭,加上“立委”改採新選制,再這樣下去路會愈走愈窄,於是他決定轉型,結合第三勢力,以中間偏左的社會主義訴求回應民意,讓自己成為民間疾苦的代言人。就台灣目前的局勢,大部分人對藍綠都失望,李登輝的切入點是很有開發潛力的。他與朝野政治人物最大的不同,是有眼光及謀略作全盤布局,也有勇氣跳出基本盤向外創造市場,而不是只敢向內取暖,與同志爭食愈來愈小的餅。

  社論認為,但是,作為一個領導人,李登輝對於追隨者來說,並不是一個安全的對象。過去的例子顯示,他是一個極為自我中心的人,政黨、路線、口號或行銷包裝,都是他實現個人目的的工具。他對工具並不特別愛惜,像對國民黨或台聯,可以用過即棄,政策路線也可以隨時視需要改變,以致這次路線轉進一日千里,害得信徒在後追趕不及。任何他爭取結盟的政治人物及民間團體,都必須考慮到自己將只會成為他自我證明的工具,而且不知何時、以何種方式被拋棄。

  社論指出,諷刺的是,李登輝本來想跳脫統獨開拓第三路線空間,結果卻被自己這幾年來激化的偏執台獨給綑綁住了,一片反彈後,不得不緊急出面安撫深綠民眾。但他想做的,終究還是會做,現在只是重新布局的第一步,接下來應該按部就班會有後續動作。

  相對地,朝野政黨目前似乎只看到事件的表面,一味膚淺地批評李登輝的善變,卻沒有警醒於民眾對藍綠對峙及統獨綁架台灣的厭惡,更沒有跳出舊框架開拓新市場的勇氣。當李登輝主張多聽人民心聲時,他們卻還是只議論著李登輝的講話,怪不得李登輝永遠相信自己有操作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