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王金平、李登輝等著馬崩盤、綠內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6 14:05:00  


  中評社香港2月26日電/中山大學╱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蘋果日報撰文說,從李登輝到王金平,近來在兩岸政策方面頻頻出招。李登輝鼓吹開放大陸來台觀光投資,並用中間偏左、照顧經濟弱勢的口號,掩護他對兩岸政策立場的調整;王金平則一方面批評台獨,另一方面安排前往大陸。他們儼然在布置迎接後馬英九時代,如何由台灣國民黨接收中國國民黨的格局。 

  石之瑜認為,國民黨核心支持者近來有疏離的趨勢。即使民進黨的弊案不斷,黨政高層領導且分遭起訴,所因此流失中間選民的速度,卻好像沒有國民黨核心選民流失的速度來得快。選民當中看不慣民進黨的,屬於核心支持者的較少,他們圍繞在堅定反中國大陸的立場上,不受到道德問題所牽制。國民黨之所以沒有得利,恰恰是因為在思想上缺乏內涵,導致核心支持者對之退避三舍。 
 
  馬的兩岸政策難突破 

  儘管馬英九在涉嫌貪瀆被起訴後,他獲得的民調快速上升,然而這些極可能是國民黨核心支持者將心比心表達對他的同情,在思想人格等基本因素不變的前提下,核心支持者淡出的趨勢未必能靠著一時的悲情扭轉,何況核心支持者往往有其他出路,可供逃避政治上的烏雲密布。 

  石之瑜文章說,台灣國民黨要想接收中國國民黨的話,必須擁有這些核心支持者的回心轉意。但是疏離馬英九的人如果乾脆一走了之,不再回頭,王金平要與馬英九或民進黨抗衡仍然實力不足,這是因為他社會形象不好,身陷派系,且思想曖昧。從他民調始終無法拉抬可以看出,他也並不受中間選民青睞。這是馬英九不顧自己官司纏身一直要拋開他的動機。 

  李登輝在中間偏左口號的裝扮下調整兩岸政策,幫助王金平先處理了國民黨核心支持者對他與李登輝過從甚密的疑慮;他自己再依附於連戰的兩岸和解架構,猛攻兩岸關係的突破,藉以凸顯民進黨與馬英九在兩岸方面的無能。 

  相形之下,馬英九由於無法超越外省人原罪心態,他要求自己定期批判中共,確實在兩岸政策上很難突破,且還疏離核心支持者。但他並非沒有因應之道,他與宋楚瑜約定共推泛藍候選人,恐怕就是著眼於親民黨支持者親馬遠王,所以就算親民黨政治人物都挺王,馬拉住親民黨表面是讓步,其實卻有助於他抗衡王金平。 
 
  司法具槓桿平衡作用 

  不過,既然馬英九不是思想與人格的大領導者,故國民黨命運的關鍵依舊在能否找回核心支持者,這也是邁向台灣化的過程中,王金平要穩住兩岸政策的原因。他新近批評台獨,與李登輝批評台獨相通,是著眼於國民黨的核心選民,有了他們回心轉意的這個基礎,他們才有推動政壇重組的動力──左對大陸開放和解,右聯李登輝本土加持。但是,是否王與李兩人如此連動,就能挽救國民黨於羽翼之下呢?

  石之瑜認為,呵護他們成功的最佳土壤是,馬英九崩盤,民進黨內訌,則未來台灣國民黨可一一加以收編。

  這其中有三個變數。第一,不可小看司法在中間的重要槓桿作用,控制司法就可以控制馬案的進度來牽制王金平,也可以將王金平納入司法案件的範圍,甚至將李登輝也一網打盡。近來對翁岳生與林子儀大法官受到壓力,以及檢察官們刻意羞辱馬英九,則司法遭到滲透,已見端倪。

  更重要的是將來台灣國民黨掛羊頭賣狗肉的中間偏左路線,能否獲得國民黨核心選民的響應。以王金平與李登輝的紀錄來看,並不容易,他們也知道這一點,故他們並不願意完全疏離馬英九(像李登輝就知道留著馬英九有用而從不真正批評他),二是掌握連戰。說穿了是要透過他們掌握中共。台獨教父過去靠營造中國大陸打壓而崛起,現在要改靠拉攏中共親善而自救。中共救不救他,是第三個因素。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