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日報:美伊核危機 陰晴難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8 12:05:09  


  中評社香港2月28日電/《澳門日報》今天發表社評說,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日前認定伊朗未能在安理會規定限期內停止鈾濃縮活動。英國外交部廿六日發表聲明說,正在倫敦舉行的伊朗核問題六國(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會談同意就解決伊朗核問題草擬一份新的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 

  盤旋在德黑蘭上空的戰爭陰雲似乎越來越密集了,但劃破長空的閃電往往會在這時探出雲層,照亮那打開僵局的缺口。 

  社評表示,伊朗總統內賈德廿五日揚言核開發活動是“沒有煞車裝置的火車”,結果第二天遭到國內多家媒體口誅筆伐。改革派和保守派都表示,內賈德的言論只會激怒西方,讓他們對伊朗實施進一步制裁的計劃得逞。這種各個階層聯合批評國家領袖的事發生在伊斯蘭國家相當罕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亦透露出對總統日益不滿,國內政局以及民心向背均對內賈德不利。 

  另一方面,美國總統布什在英國首相布萊爾宣佈從伊撤軍之後,也同樣陷入了空前無助的孤立境地。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佩斯將軍最近向美國國會提交的機密評估報吿指出,由於受困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美軍目前在應戰能力上存在“重大風險”,將無法迅速、充分應對另一場危機。 

  另據《星期日泰晤士報》廿五日報道,美國陸軍和海軍的五名高級將領認為,軍事打擊伊朗是草率行為,因此他們寧願辭職也不願對伊朗“開火”。 

  社評指出,兵凶戰危,高級將領卻辭職開小差,美國數百年的建國史尙無這等先例,當布什和內賈德兩位總統面對艱難選擇而陷入痛苦掙扎時,華盛頓與德黑蘭的外交交響樂均爆出不和諧的尷尬走音。 

  美國國務卿賴斯廿二日剛表示無意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副總統切尼廿四日就針鋒相對地說,面對伊朗的核計劃,美國拒絕排除對伊朗動武的可能性。伊朗外交部長穆塔基二月廿七日在德黑蘭的一次會議上重申,伊朗不會再度暫停鈾濃縮活動,但隨即又表示伊朗可以就本國的核計劃同有關各方進行“沒有任何先決條件”的談判。 

  社評說,在美伊兩國不斷釋放自相矛盾的外交煙霧之時,一場備戰競賽也在如火如荼地上演。美國在波斯灣新佈核潛艇,並派遣大批F-16戰鬥機、預警機和空中加油機重駐土耳其。伊朗則成功購得俄製先進防空導彈,並成功向太空發射了第一枚攜帶硏究材料的火箭。 

  美軍特種部隊頻繁潛入伊朗境內,當地的少數民族叛亂分子亦得到資助。哈馬斯、眞主黨則揚言,一旦伊朗遭進攻,將立刻報復以色列、駐伊美軍以及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此刻蹤影全無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據信也正龜縮在伊朗的庇護之下。 

  社評表示,美伊戰線相互深入、犬牙交錯,戰端一啟,雙方都將受到極大傷害,而這也恰恰是兩位總統在國內遭受極大壓力的原因。華盛頓領導層以切尼為首的鷹派,總是反對在談判中作出“必要的妥協”,“這是在奬勵壞行為”成為他的口頭禪。結果,這種對控制衝突能力的過度自信導致了更惡劣行為帶來的更可怕後果。 

  美國空軍的“地堡終結者”炸彈並不能完全穿透伊朗核設施的重重保護。 

  伊拉克戰爭旣為伊朗謀求核武提供了合適的藉口,也為伊朗發展核技術創造了有利的戰略環境。如果說第一場愚蠢的戰爭導致可怕的後果,那麼第二場愚蠢的戰爭將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社評認為,對美國來說,唯一比這個結果更惡劣的,就是伊朗在事實上獲得核武器。伊朗旣然已經擁有如此豐厚的要脅條件,完全可以待價而沽,最終邁過紅線的機率並不大。最有可能的結果是,伊朗將在離紅線最近的地方,最大限度地保持自己的核工業框架。這當然是個令人沮喪的結局,但這一結局在伊拉克戰爭爆發時,就已注定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