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武俊:兩會審物權法 立法牽動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1 17:46:28  


  中評社香港3月1日電/司法部研究室副研究員劉武俊在剛出版的《中國評論》3月號撰文,談物權法與中國法治發展趨勢。

  沒有任何一部法律的立法能夠像物權法那般牽動人心。全民期待的物權法絕對是當代中國立法精雕細琢的典範,它將提請今年3月的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文章認爲,儘管在物權法起草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不同的立法爭議,有學者甚至對物權法草案提出了措辭激烈的反對意見。但任何一部法律的起草都可能出現不同的立法聲音,立法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博弈、交涉、討論、協商的過程,物權法這樣重要的法律出現意見分歧也完全是正常的,事實上立法機關也始終歡迎不同的建議,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根本上否認物權法的價值,不能動輒以“違憲”等為由阻止物權法的立法進程,任何違背立法規律的反對聲都是蒼白的。

  鑒于今年將有多部重要法律有望出臺,文章認為,今年立法趨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在立法理念上,將更加突出以人為本,更加關注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民生型立法項目,將更加關注以立法促和諧。更加注重立法的實效,在立法決策上將更加重視引入立法成本效益分析和立法後評估制度,立法的實效將進一步提升。在立法程序上,立法的透明度將進一步提升,將更加注重吸納民意,集中民智,公眾有序參與立法的機制將進一步健全。

  文章特別提出,環境立法問題對於當前中國的行政立法和部門立法具有比較普遍的警示意義。“立法雖多但管用的少”,其實是當前立法領域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並不局限于環保立法。文章希望環境立法問題對其他部門、其他領域的立法帶來可資借鑒的警示效應。

  文章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今年年初首次提出“司法和諧”理念,表明締造和諧的司法環境正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司法機關的努力方向。“司法和諧”將有望成為指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司法工作的一項主流司法政策。

  文章最後指出,當前中國法治系統整體上是健康的、良性運行的,但依然存在立法部門利益壟斷、立法衝突、司法不作為、司法裁量權濫用、訴訟權的濫用和惡意使用問題、少數司法人員的腐敗問題、司法公信力信任危機等諸多問題,對於中國法治的“亞健康症狀”是要通過理念的改良、制度的改革來進行逐步調理的,這需要智慧,也需要時間。在2007年,“法治亞健康”問題將有望逐步得到改善。 


    相關專題: 十屆五次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