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綠營對蔣中正政治鞭屍 來包裝選舉造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2 10:10:27  


  中評社香港3月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政權輪替快七年了,不久前才說要為兩位“蔣總統”隆重移靈的陳水扁,最近突然態度丕變,行政部門也很配合地多方位進行“去蔣”、“去中正”、“去陵寢”的動作,要說這完全沒有選舉考量,大概很多人是不會相信的。 

  社評指出,這些動作其實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包括“總統府”取消了“介壽館”之名、撤走所有“國軍營隊”裡的蔣公塑像、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園區、醞釀取消慈湖陵寢的衛兵或甚至廢除陵寢,以及陳水扁公開指蔣中正為二二八事件的元凶等等,都是一種近乎清算的政治動作。 

  不諱言,對現時大部分的老百姓來說,這一切並不是已迫切到非要儘快解決不可的事。因此,很明顯地,和之前公營機構和郵政公司改名一樣,這些都是政治表態動作,除了象徵意義外,幾乎沒有國計民生的實質價值。由於民進黨執政七年來政績乏善可陳,台灣一路倒退萎縮,如今面臨“立委”及“總統”兩大重要選舉了,只好再唱起意識形態的樣板戲,在台灣內部切割,激化敵我意識。其功能,首先在凝聚本土深綠選票,強調蔣中正的歷史罪惡,再把昔日的蔣中正和今天的國民黨貼黏在一起,喚起基層對國民黨的惡劣記憶,再對國民黨進行猛烈攻擊。這樣對蔣中正政治鞭屍的作法,另一個用意是刺激深藍的反彈,國民黨如果跳出來捍衛反駁,便和蔣畫上了等號,順理成章要概括承受蔣中正的一切作為。要是藍營反彈激烈,更可以加劇族群對立,有助於動員綠營民眾。 

  可是,就目前的反應看來,國民黨的回擊力道似乎低於民進黨的預估。其實,除了蔣孝嚴基於蔣家後代的立場必須出面捍衛,對其他的國民黨菁英階層來說,逝世已超過卅年的蔣中正,實在是太遙遠了。那個世代的人物,如今大部分均已凋零,要談當年的歷史功過,現在黨內未必有多少人弄得清楚,而且也不覺得於己切身。 

  社評表示,坦白說,如果只是把“去蔣”當成召喚歷史幽靈、操弄族群對立的手段,那是在輕賤自己作為執政者對歷史公道必須負起的嚴肅責任。然而,如果是以“去個人崇拜”的角度來看,隨著時代的前進,兩位“蔣總統”都終將面對一個比較貼近現實的持平評價。當年許多對領導人的造神動作,如今看來,確實已經不合時宜了。 

  例如,為了表達對領袖的尊崇,台灣有數不清以“中正”為名的道路與學校。為了恭祝領袖萬壽無疆,“介壽”一名也所在多有。當年教科書裡有許多頌揚蔣公的內容,蔣中正去世時全台服喪、娛樂場所歇業、電視改為黑白播出,凡此種種,如今回顧,會覺得荒謬。在當年那個威權時代、那個強人習性、那個嚴峻政治文化下的產物,遺留到了時代不同、觀念不同、政治環境也不同的今天,就顯得陳舊虛矯。即使以歷史的殘遺視之,也並不覺得有特別值得驕傲的地方。 

  社評說,台灣從威權蛻變到民主,對昔日領袖的施政功過,當然會有新的評價,但必須以理性與事實為基礎。我們走出大搞領袖崇拜的時代之後,應該讓昔日的“神”回歸為“人”,從審視一個凡人表現的觀點作出公平的評價。但如果一味反向地把昔日領袖從“神”打成“魔”,抹煞所有對台灣的正面貢獻,也不考慮當時的國際環境,那也同樣是反智而不理性的。我們應該學會,不再以陣營立場或標籤出身來作非友即敵的裁判,不必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台灣已經在內鬥殺伐中虛耗了很久,一次又一次地喊殺喊打,找出一個又一個需要痛恨的對象,已經讓民眾非常疲倦了。 

  那個把領袖當神、資訊管控、執政者濫用權力、壟斷是非的界定、論述霸道反智的時代,如果有留給我們什麼教訓,就是千萬不要再讓同樣的事情重演,絕不允許執政者以單一思維粗暴地凌駕不同的想法聲音,也不接受口號式的語言扼殺所有理性論辯的空間。 

  社評認為,所以,比較看看,今天只有“台灣”才政治正確,和昔日惟“中正”政治正確,有什麼不同?執政黨強力灌輸對自己執政地位有利的意識形態,毫無根據地抹黑其他意識形態,今昔有多大差異?民進黨把自己的符號遍貼台灣各地,也不管適法性或耗費成本,和當年的國民黨政府比起來,有什麼文明層次上的進步嗎?要談“轉型正義”,不能只有“轉型”,卻不懂“正義”的真正內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