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盧武鉉被黨拋棄,扁卻繼續操弄大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3 11:17:10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題為“盧武鉉被黨拋棄,陳水扁卻繼續操弄大局”的社論,指出同樣是十八趴總統,韓國的盧武鉉因眾叛親離,日昨被迫退出所屬的“開放的我們黨”;反觀台灣,陳水扁雖弊案纏身,卻仍以“朕即老大”的姿態獨攬大政及黨內接班議題。盧、扁的不同處境,究竟反映了兩地政治文化上的什麼差異,耐人咀嚼。
 
  社論指出,同是律師出身的盧武鉉和陳水扁,在政治上儼然也是一對難兄難弟。兩人都以改革、正義的形象崛起,深受期待;但執政後卻都剛愎自用,眼高手低,因而爭議不斷,終致失去民心。此外,兩人在外交和內政上皆採取極端作法,使內外關係陷入緊張;更同因親友和親信皆涉入貪瀆弊案,清廉改革形象毀於一旦。 

  盧武鉉和陳水扁的民意支持度在去年相繼跌到兩成以下,在國民眼中,他們都是傲慢而無能的領導人;在各自的黨內,同志對他們敗壞執政形象、揮霍政黨資產也是怨聲載道。不同的是,盧武鉉除了遭輿論及在野陣營質疑政治不中立,他所屬的“開放的我們黨”更視他為年底總統選舉最大的絆腳石。廿多位國會議員春節前集體退黨,使執政黨退居國會第二大黨;這最後一根稻草,終於迫使盧武鉉不得不宣布退出執政黨。“執政黨像拋棄禽流感病雞一樣拋棄了他。”這是國際媒體對此事的評語。
 
  反觀陳水扁,雖然也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但在游錫堃主席的強力護航下,不僅未受到黨的譴責或處分,民進黨甚至不惜顛倒黑白,將黨內改革派打成“叛黨”分子。在這樣的逆勢操作下,呂蘇謝等有意競逐大位者遂也都噤若寒蟬,甘心聽從擺布,無人膽敢挑戰阿扁。從結果論看,也許可以說陳水扁的政治手腕較盧武鉉高明;但從價值論看,他的厚顏及民進黨拋棄理念的作法,更令人不齒。 

  社論指出,“開放的我們黨”是四年前為協助盧武鉉奪取大位而成立的政黨,短短幾年,就可以棄他如敝屣。民進黨則是凝聚了台灣反對運動幾十年心血結晶的政黨,現在這批菁英卻坐視阿扁踐踏黨魂,還諂顏以對。兩相對照,“開放的我們黨”因盧武鉉的固執而失去了開放,但淪為陳水扁權力奴僕的民進黨卻失去了民主和進步。 

  韓國和台灣政治的民主化皆約有廿年進程,政黨政治難謂成熟;但比較兩地政治文化,可發現幾點差異:一,只要祭出“台灣之子”、 “本土政權”等字樣,台灣政治的個人崇拜似就容易煽起。韓國總統卸任後大都難逃清算定罪,但台灣卸任“總統”如李登輝雖飽受議論,卻仍受到簇擁。二,韓國由強大的工運及學運累積的民間社會力遠較台灣深厚,包括司法界的強悍作風,都有助於對政治構成絕緣和制衡,不像台灣社運界因普遭收編而一蹶不振。三,韓國政治汰舊速率極快,幾年就更換一批新面孔;加上憲法限定總統不得連任,更加速政治的迭嬗。但台灣政治則較傳統,藍綠都講究人脈、提拔和加持,近年政治上沒出現多少清新面孔,也才有這場天王之爭。 

  社論表示,陳水扁能輕易綁架黨內天王,要脅他們支撐自己的跛鴨格局,除了上述的政治文化因素,還有一項重要因素,就是台灣政治的藍綠二分暗含著族群動員,民進黨因擁有固定基本盤而有恃無恐。在韓國,目前民意支持度最高的前幾名總統角逐者均屬反對黨“大韓國黨”成員,“開放的我們黨”受盧武鉉施政不利之累,全都吊在車尾。在台灣,呂游蘇謝爭相拉陳水扁衣角,卻還能個個以“天王”自居,這不是台灣政黨政治向封建化倒退的表徵嗎? 

  台灣和韓國,兩個陷於民主轉型泥淖的國家;陳水扁和盧武鉉,兩個由“民族希望”變成“災難”的領導人。陳水扁和盧武鉉的共同失敗,讓我們對期待“個人救贖”的淺碟民主有所警惕;他們兩人的不同處境,同樣照映了我們對政治墮落的深層憂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