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釣魚:西方上市公司"尋夢"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5 07:29:35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在中國企業家的字典里,上市就等於大筆大筆的資金到位。中國經營報文章指出,養成國內企業家這種習慣性思維的原因,在於發生在我們身邊的A股上市示範效應:16年來,近兩千宗A股上市案例,基本都是一次就給你幾個億、幾十個億的現金,讓你盡情揮霍。

  而1999年後興起的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熱潮,又把這種中國企業家的習慣性思維延伸到了境外資本市場。 

  文章稱,事實上,在境外上市,“融資”這個詞是不存在的。你去翻查所有的IPO(首次公開招股)資料或者反向收購資料,英文原文都是Investment。Investment其實是各股東出資的意思。這裡的各股東出資,其中至少一大部分,是你自己的企業股權折價。也就是說,絕大多數Investment是你的企業股權作價換成股票,而不是現金。 

  境外上市真正的現金有多少?通常,第一次上市,無論是IPO還是RM(反向收購),祗有10%~25%是現金投資。也就是說,我們習慣聽到的某企業在美國成功上市,融資達到2000萬美元,其中真正的現金投資大都祗有200萬美元左右,最多不超過500萬美元。而剩下的1800萬美元,都是攥在企業家手里的股票,雖然有價,但是多半無市。 

  爲什麽有價無市?因爲你可以去賣一下試試,100萬美元的賣單,就可以使你的股票價格跳水,甚至使你的企業從NASDAQ摘牌。西方資本市場中的股票供求關係是脆弱的,大家必須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市場本身會懲罰你,根本用不著美國證監會上場。 

  因此,你的企業一旦上市,你手里會有大把大把股票;而且,這些股票的價格或許還很高,但是,你不能惡意賣股圈錢。你要做的,是不斷做大企業,做高業績,給投資者夢想,讓他們不但不賣自己的股票,還想再買一些你的股票。因爲他們看好你的發展,看好未來的股價會更高。 

  這就是“本夢比”的概念。在西方資本市場,“本夢比”是比“本益比(市盈率)”更加有效的促銷股票手段。 

  而今天的中國概念,就是西方資本市場最熱的“本夢比”。 

  文章指出,於是,一大批西方上市公司,不再專著于自己的實業經營,而是跑到中國來釣魚。 

  一方面,中國企業想上市想瘋了,一聽說有機會被西方上市公司收購,一般都十分樂意配合。儘管上市後他們到手的不是現錢,而是大把大把公司股票,但是中國企業家仍然十分高興。因爲這些股票價格很高,在中國我們稱之爲身價,比如我們習慣說搜狐張朝陽身價10億美元之類,我們不太介意他們手里的現金不及身價的1/10。西方資本市場都是全流通的嘛,在耀眼的財富光華下,誰會介意全可流通和全已减持的微妙區別呢?因此,中國企業面對收購機會,都極其熱情,渴望出售自己。 

  另一方面,隨著這些西方上市公司在中國的收購如火如荼地進行,他們會發現那麽多的既有盈利能力又有良好發展預期的中國公司願意和自己融合。消息一旦在西方老家的投資者中散佈,股票立即得到追捧。今天的美國投資者和加拿大投資者,聽說哪家上市公司在中國成功收購優秀企業後的反應,和他們祖先150年前聽說鄰居在舊金山發現金礦時的反應是一樣的。於是,股價水漲船高,現金投資源源不斷。 

  文章認爲, 自從去年“中國熱”吹遍西方,西方上市公司在收購中國公司的過程中賺取的現金和市值利潤,遠大於其經營實業所得。因此,就不難理解西方上市公司的老闆們,已經變异爲投資銀行家,利用“中國熱”和投資概念的信息不對稱,不斷尋找優秀的中國企業,以使自己手中的股票獲得昇值的巨大機會。我們權且稱之爲---資本釣魚把戲。

  這個釣魚過程中,沒有輸家,魚大了可以把漁夫拉下水。如果中國企業足够大,換來的西方上市公司股票會多到實際控制了上市公司,中國企業家會真的開心---他們終於境外上市了;而原來的西方企業家們更開心,他們終於可以借著中國吹來的東風發橫財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