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逆淘汰挑戰道德與制度倫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13 13:03:48  


  中評社香港8月13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逆淘汰挑戰道德與制度倫理”的社論,指出一封感謝信似乎變成了“舉報信”。有位患者到駐馬店市婦幼保健院眼科看病,由於帶錢不夠,隨後向素不相識的眼科主任、醫生禹軍借了20元錢以解燃眉之急。出於對禹醫生為患者墊付治療費用的感謝,該患者回家後當即用一張紅紙寫了封感謝信張貼在醫院裏。然而,院方在第二天竟下發了《關於對禹軍同志的處理決定》,對禹醫生作了撤銷眼科主任職務和待崗兩項處理。面對記者的採訪,該院院長如此要挾,如果將此事曝光,“即便100%是我們的錯,我們都要解聘她!”(8月11日《今日安報》)

  社論表示,一方出於自己的職業道德,毫不猶豫地借給了患者20元錢去治療;另一方出於感激,給醫生寫了一封感謝信並且張貼在醫院裏。按社會公德與日常倫理來說,這件事不僅見證了中國素昧平生者之間的誠實守信與投桃報李的感恩文化,即使從功利的角度說,這也是令院方與患者都感到高興的“雙贏”之事。就院方而言,當許多人對目前不盡如人意的醫德醫風口誅筆伐時,透過禹醫生的和藹助人,人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在平凡工作中不懈於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並不在少數。然而,為什麼卻是這樣一位時時為患者著想的好醫生,卻要遭遇被解聘的命運。

  據該院院長解釋,之所以對禹軍醫生進行處理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是“醫生替患者交錢據為己有,所以不允許醫生和患者之間有任何金錢交易,此舉也是為了避免醫生佔用公款”;其二是禹醫生“來醫院後其中兩個月,一個月創收5元,一個月創收20元,並且消耗醫療器械337元。不能給我們醫院帶來效益,我們要她幹嘛?”

  社論分析,談到第一個理由,顯然有些“莫須有”。任何公民都有公開處理私有財產的權利,當然包括借錢給他人。如此簡單的民事行為,顯然與佔用公款沒有任何必然聯繫。

  相較之下,第二個理由可以說“真誠”得令人寒心。現在的醫患關係之所以緊張,正是因為許多醫院以創收為名,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開大處方騙取患者的錢財。或許正是這種以“創收大局”為重可以撐腰,這位院長才可以如此毫不在乎“即便100%是我們的錯”。

  如果第二個理由成立,人們不難得出結論,解聘禹醫生的真實原因是醫院的潛規則。“擅自借錢給病人”,“把事情搞複雜了”等等不過是個藉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罷了。

  社論指出,這則新聞讓人們看到了今日醫療體制之痛,看到了某些“惟創收馬首是瞻”的醫院人道主義精神的缺失。同樣,這家醫院的表態,更讓心地善良的人傷心———曾經以救死扶傷為光榮傳統的醫院,對患者發自肺腑的評價(包括感謝),竟然如此不在乎。我們甚至看到這樣一個荒誕邏輯,解聘一位醫生不是因為“醫患糾紛”,而是因為“醫患和諧”。
  
  醫院的天職不是創收。顯然,“創收邏輯”既違背了世界圖景下“希波克拉底宣言”中的職業道德,也背離了中國傳統裏藥王孫思邈等倡導的人道主義傳統。倘使醫院拋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溫情與理想,而淪落為創收機器,並以創收業績來考核醫生,無疑是將全體國民健康與整個社會肌體同時置於危險之中。
  
  社論表示,要市場經濟,但不要市場社會。一封感謝信,換來一份解聘書。透過這起平凡卻又近乎“聳人聽聞”的事件,或許,我們最需要直面的,是如何眾志成城,砥勵心志,完成一場關於社會道德與制度倫理的拯救。即,在現有道德與制度譜系中,如何避免“劣幣驅逐良幣”這樣的逆淘汰發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