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陳雲林訪台,是兩岸開放試金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0 09:28:48  


  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訪台參與舉辦“兩岸農業論壇”一事,終於露出曙光。大陸海協會日前以發言人名義宣告:“海協會願與國民黨國政基金會一起就大陸方面人員入出境、安全與便利等具體事宜,與台灣有關方面指定的單位,以適當名義進行磋商”。某種角度說,這是頗為明確的“釋出善意”。在兩岸停止協商多年後,這是大陸當局態度所出現最明顯的一次轉變。 

  社論說,仔細分析,它和以往的發言確有若干不同。第一,它並未指定海基會或者任何機構,也就是說,台辦已經把主動權先讓給陸委會。當然,外界很容易就想到海基會。在兩岸兩會的互動中止的幾年間,陸委會曾多次期望透過兩會的正式協商,重啟兩岸談判之門。像去年國民黨智庫所辦的“兩岸經貿論壇”就曾邀請陳雲林來台,但因陸委會堅持要由海基會與海協會先談判,整個活動因而觸礁。顯然大陸方面並不願意將兩岸的復談,從敏感無比的兩會開始。
   
  這一次,大陸方面並不堅持由什麼單位進行協商,而是“與台灣方面指定的單位以適當名義進行磋商”。但海協會發言人的內容也指出:“此次陳雲林一行赴台和舉辦兩岸農業合作論壇,性質明確,行程公開,任務單一,不涉及海基海協兩會恢復商談以及‘政府主管部門的協商’。”這就意味著,如果台灣方面有意恢復商談,最好不要由海基會開始,讓它立即導入“兩會復談”“政府對政府”的印象,而是由經濟、農業主管部門來談,可能事情會很容易進行。
    
  社論指出,因而執政黨此刻該考慮的是:到底要不要讓兩岸恢復商談。如果“行政院長”蘇貞昌所講的兩岸開放政策是真的,則陳雲林來台會是一個非常清楚的試金石。要讓他成行最好的方式,是避開眾所矚目的海基會,而由台灣經濟部、農委會等代表出面,就論壇的內容與行程,以“兩岸農業如何互利互補”等進行討論。但如果蘇貞昌所談的兩岸開放只是煙幕,只要找海基會出來,再做出“政府代表要出來談判”的模樣,就可以讓事情進入極端敏感地帶,甚至引起民進黨內部獨派與台聯黨的矚目,若再釀成炮火隆隆,事情就一定搞砸了。
    
  第二,在這次的聲明中,北京也等於是暗示“行政院”,如果有意恢復商談,只要雙方盡量避開麻煩地帶,兩岸都好商量,但如果把可以協商的事宜變成政治問題,北京可能就不玩了。現在的問題是:台灣該怎麼處理才好?從兩岸長遠關係看,我們認為讓陳雲林來台,比不來有利;而讓陳雲林在台灣各地走走看看,尤其是到台灣農村參觀,對未來兩岸農業交流互動應更為有利。
   
  社論說,畢竟以往中共在制訂對台政策時,往往只有政治考量,較缺乏人文與現實認知。以兩岸農產品採購來說,大陸一直以為採購農產品會幫助到台灣農民,可以爭取民心。但大陸所不了解的是:由於台灣生產腹地較小,採購數量的多寡,往往有決定性的影響。這是台灣與大陸最大不同之處,大陸腹地大,產品數量大,不易造成價格暴漲。這是唯有在台灣才能真實感受的。陳雲林負責實際政策,讓他了解真實台灣,有利於兩岸農業交流的發展。

  其次,台灣農民的生產與創造性,是非常動人的。在各地農村,農民自己所生產的多樣農產品,已是世界一絕。這是台灣農民為了生存所進行的農產品改造。讓陳雲林來台灣品嚐各種水果、茶葉、蔬菜,親自體會台灣農民生活的辛苦,對促進兩岸的真正了解,必定有所幫助。此外,台灣此時正在鬧倒扁,如果陳雲林來時,陳雲林來台看見的絕對不僅是農業,而是在民主制度下的生活真實,這也是多少談判都換不來的。
    
  社論總結說,可以說,陳雲林訪台成不成,是蘇貞昌兩岸開放政策的試金石。我們希望它是兩岸重新啟動對話的開始,而不是又一次的延宕。台灣在重重政治風暴下,已經沒有多少讓人可以感到有在改變的事了,這未始不是蘇貞昌打開局面的一次機會。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