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倒扁這場運動,注定會不了了之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8 17:39:03  


  中評社香港9月8日電/台灣《新新聞》報道,“靜坐所要表達的訴求,台灣社會,包括我,都已經聽到了。”九月三日,出訪帛琉前夕,陳水扁首度對“反貪腐倒扁”運動,做出他“聽到了”之回應。“聽”到,卻未必想理會,隔一日,陳水扁在南太高峰會說:“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錢也解決不了,所以能選擇忘掉。”這態度是打定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絕不理睬、毫不在乎,沒有放在心上”的“新四不一沒有”。 

  新四不一沒有 嚇不到陳水扁,一切都免談 

  局勢很明朗:凱道“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靜坐,如果是想要讓陳水扁“聽”到人民的喊;如果是想要讓當權派“看”到群眾的憤怒,那麼,這場運動已經注定終究會不了了之了。除非,有新的情勢發展,才能夠讓陳水扁和當權派“嚇”到。 

  司法未必“嚇”得到陳水扁。““國務機要費””發票案承辦檢察官陳瑞仁能找到多少具體証據?其實並不太樂觀。事証歷歷,監察院要求第一家庭申報珠寶,“總統府”不理會;審計部依法查核帳目,面對的是百般阻擾;“國務機要費”不也傳出“總統府”不願提供檢調“領具”嗎?可想而知,“總統府”當然還會以“國安”為由,阻擋檢調入府搜証。 

  能夠寄望即將開議的立法院有新作為嗎?可能性更不高。六月二十七日的“罷扁案”的教訓,已經讓台灣社會看到了“代議政治”和“民意”的鴻溝是如此巨大:為什麼執政者的貪腐疑雲,能夠轉變成為再俗濫不過的老戲碼──藍綠對峙?理由很簡單,因馬英九和國民黨並沒有足夠的,可以贏得社會多數信任的政治合法性與正當性,宋楚瑜和親民黨當然更不必提了。六年下來,和民進黨的墮落同等耀眼驚人的,是國民黨的不長進。 

  國民黨至今遲遲無法蛻化成一個讓人信服的民主政黨,當然更無從消解許多台灣人過去記憶中對國民黨的反感。明明陳水扁被罷免,也還是輪到呂秀蓮當“總統”,然而整件事卻可以被操作解讀成“國親奪權”,其意義自然也就轉成“藍綠對決”。這中間變化,反映了這社會對國民黨、親民黨,多麼深刻的不信任!
 
  所以,馬英九和“泛藍”陣營的任何號召和行動,注定“嚇”不到陳水扁和當權派,反而會讓他們扭轉成對基本教義派動員的理由。
 
  人民力量 大規模社會運動,突破僵局契機 

  想要化解當前僵局,台灣人民必須很無奈地體認到:僅存,惟一還有可能性的,就剩下靠大規模的社會運動,突破當前的僵局,使得政治、司法領域的人感到壓力,才有變化的契機。 

  但社會運動並不是造勢活動,喊幾聲,一鼓作氣就能奏效;而是得面對漫長過程,艱難度從來就不輸一場馬拉鬆競賽。參與者的耐力、運動的節奏、人民願意付出“代價”的意志、持續擴大的動員和適當的宣傳贏取更多同情,都是關鍵因素。社會運動的參與者,先天就是“烏合之眾”,要對抗的卻是有資源、有組織,還有國家暴力當後盾的當權者。“人民的力量”說起來浪漫感人,但稍微有所閃失,往往就會在國家機器的優勢力量壓制下,以“人民的悲鳴”而收場。 

  在台灣,“人民的力量”是個前所未有的實驗。過去,除了美麗島事件、五二○農運,加上曇花一現的學運外,近二十年來,並沒有真正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反軍人幹政”、“廢除刑法一百條”、“二二八牽手守護台灣”……這些活動的本質,更像是政黨與政治人物在主導。台灣懂得社會運動且有經驗的人並不多,以致群眾對社會運動更陌生,甚至有許多不切實際的期待,這種背景下,施明德發起的“倒扁”馬拉鬆,九月九日正式啟動後,難關才真正要開始。 

  從領導者分析的話,“倒扁”運動的領導者中,施明德、簡錫階、張富忠、魏耀幹等都是社會運動的“老先覺”了。張緒中、高金素梅在這些年的工運和原住民運動中,也是身經百戰,不論是運動技巧的專業上,還是心態的自我準備上,都算得上是夠分量的角色,也因此才讓社會對他們發起的運動抱有期待。

  耐力:三十天耐力賽,運動節奏是關鍵 

  事實上,雖然“百萬人匯款”出乎意料順利,但施明德等人並沒有因此“樂昏頭”,他們深知這是一場“耐力賽”。為因應這場“倒扁”馬拉鬆耐力賽,施總部設定了“國慶節才是決戰日”,到了這天,總統府如果要舉辦國慶活動,就必須接管整個博愛特區,靜坐群眾才會真正和總統府成為“直接”對戰的雙方。在此之前,總統府仍可能隱身幕後,反而是透過行政體系和台北市長馬英九,“間接”面對群眾的壓力。 

  正因如此,從九月九日到十月十日,將是至少三十天以上的漫長耐力賽,施總部所以不急著立刻沖上凱道,一定要等後勤系統有三十天以上備戰的把握,才能啟程。 

  群眾卻未必能耐得了這麼久,運動的節奏要如何掌握,將是定生死的關鍵。這次運動的可能參與群眾和過去所有的運動參與群眾,還有著本質上的差異:過去是基層民眾為主體,這一回,中產階級是主力。 

  中產階級的特質是意見會更多、會計算參與的風險有多高、並且是一群流動性極高的群眾。他們,表達過意見可能就夠了;他們,更可能是“晚五朝九”的靜坐群,中產階級也極可能會為了某些細瑣的紛擾,就此打了退堂鼓,他們,本質上,更是“一盤散沙”。 

  節奏:建立指揮權威感,排除挑舋行為 

  一場能夠讓當權者“嚇”到的社會運動,要能持久和維持相當數量的群眾,就必須有細密的“運動節奏”,難就難在,每一時、每一刻的群眾可能都是不一樣的人。 

  指揮中樞如何有效下達指令,讓群眾願意配合“節奏”。施總部雖然在這段日子,進行了一些“實驗”,如以幹冒“藍綠板塊”禁忌的方式,下達了“紅衣令”,據了解,參與“試坐”的群眾,居然有八成以上願意配合,讓他們對未來每一階段節奏的群眾掌控,增加了不少信心。 

  但街頭上局面瞬息萬變,一個“紅衣令”,就引爆了所謂施總部“內訌”。可以預見,將來,人群可能要移動、可能要排除一些刻意挑舋的行為、還可能有較激情的群眾耐不住而打算沖撞,都可能會讓整個運動的“節奏”因此變了調。能不能真正建立指揮中樞的權威感,讓“烏合之眾”的人群不至於各唱各的調,難關,還多得是。

  意志:活動“太貼心”,當權者不會怕 

  為了化解中產階級參與的疑慮,施總部不斷替群眾“貼心設想”,例如,“輪流”靜坐。但問題是,群眾運動能夠讓當權者感到“害怕”與“壓力”,群眾必須要能展現:“不計代價,非如此不可”的意志力。為了讓中產階級站出來,活動“太貼心”,一個沒有“在所不惜意志”的活動,就算有幾百萬人次參加,也不會形成真正的壓力,當權者要冷嘲熱諷一句:“暑假期間,到六福村旅遊的人就有好幾百萬人次了。”除了施明德個人的意志力展現外,如何讓群眾也有意志力能真正展現出來,施總部恐怕還得多思考因應策略。

  動員:召集更多元群眾,增強運動力道 

  同樣的問題,就是中產階級本質上是分散的;特性上是工作、生活和表達意見總想要面面俱到。對於這樣一場可能要超過三十天的馬拉鬆煎熬,可能選擇參加一、兩次就可以了,三十天以上的漫長運動,要如何動員群眾保持參與的熱情?對於既不是長期共事,也沒有各地方分級組織,也沒辦法像各政黨能夠以“配額制”分配各級民代動員的施總部而言,也將是一個大難關。 

  從簡錫階和張緒中也是運動主要領袖中,可以想見,工會體系將是維持動員的基本部隊,但光是工會組織在動員,也可能把這場社會運動變成了“純工運”,動員更多元的群眾,運動才會更有力。當然,透過媒體宣傳與傳達動員令是一個方式。 

  “廣告才子”范可欽的加盟,就是一個有力的資源,但“廣告營銷”和“號召人民”如何契合,從最近的“創意VS.失焦”爭論中,施總部還有許多磨合工作要進行。 

  宣傳:讓運動快速成長,成為看的流行 

  而媒體關系的吊詭也正在此,癒是“宣傳”癒可能會陷入困局。《紐約時報》思想評論家吉特林教授的《整個世界都在注視》指出:近代群眾運動很容易就“被媒體所收買,又被媒體所背叛”媒體在報導動的同時,需要讓名人加入,並制造出更多名人。媒體可以讓運動快速成長,但媒體更想要讓運動成為“要被別人看”的運動,成為一種看的“流行”(Fads)。媒體也可以讓運動快速異化,名人們的爭吵、罵東罵西的口水,更激進的人搶著出頭、外界的指指點點、官方的打壓,也都在運動快速擴張時無所遮掩地跟著大增,最後是運動不見了,周邊這些事情反而成了重點新聞。 

  這和誰對、誰不對無關,而是當下社會運動的新現象、新本質,更是新考驗。媒體時代的群眾運動,中產階級為主體的參與者,加上“不聽不聞”的當權派,倒扁馬拉鬆的難度其實很高,也更需要大智慧與大能力。真正的問題不在如何發起和造勢,而是在,啟動後,五大難關也將一一被啟動!

  感染力!李文忠:有可能催出中產階級

  也是野百合學運催動者之一的李文忠認為,對於外界將反貪腐運動視為嘉年華有不一樣的看法。李文忠說,他們自己不是也講了嘛,“這不是嘉年華,更不是時尚派對,運動的本質還是運動。“何況他們不是也宣稱:“不是你倒,就是我倒嗎?”沒理由因為一些形式的不同就認定“這不是群眾運動”。 

  李文忠表示,這樣類似玩創意的運動形式並不是憑空誕生,過去因白曉燕案,聚集群眾雷射總統府的概念就是創意的表現。他說,值得關心的是,“這次反貪腐運動幾乎所有事項、活動都經過事前的演練、規劃,不像過去群眾運動有太多的不可預測性、臨時性,這就是有所突破。” 

  李文忠接著指出,以往群眾運動吸引的大多是中下階級的民眾,這次反貪腐運動經過縝密的設計、規劃,的確有可能將原本不熱中的中產、雅痞階層給吸引出來。李文忠強調,不用擔心是不是過於歡樂,要擔心整體活動下來,表現出來的有沒有呈現出你要的結果?要有大規模的象征力量出現,感染力自然可以完全揮發。

  無關型態 鍾佳濱:堅持初衷才是重點

  同樣身為當年野百合學運的活躍分子,屏東縣副縣長鍾佳濱指出,不論群眾運動走到何種階段,“和平”、“非暴力”永遠會是最主要的堅持;因為唯有堅持愛與非暴力,最後才會產生安定的效果。 

  鍾佳濱也認為,群眾運動無所謂新舊型態,當人民肯走上街頭,相信其內心的初衷相距不會太遠,也因此,群眾運動的外貌、形式並不重要,能否堅持初衷才是重點。 

  不退燒!張緒中:媒體領導運動前所未有

  長期從事工運的中華電信工會理事長張緒中強調,群眾運動為了要有效,本來就該具備些許“劇場效果”,所以雖然反貪腐運動被外界批評為“嘉年華”“時尚派對”,卻能因此吸引出不一樣的群眾,甚至連過去將群眾運動“妖魔化”的人也都會跳出來,因為他們已經看不到妖魔的蹤影了。 

  張緒中指出,完全不必擔心力道不足,“你看,過幾天不就又丟出殉道、肝腫瘤……等議題嗎?”他說這些領導者對群眾運動都很熟悉,實在毋需擔心過於歡樂。張緒中以為,運動要成功,人數多寡不是關鍵,重點在領導者的價值。他表示:“過去民進黨發起的群眾運動,人數也不算多,但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他們有黃信介等具代表性的人物。”張緒中說,施明德的道德高度,他相信是可以被檢驗的。

  張緒中接著指出,這次運動得以如此風起雲湧,媒體扮演另外重要的一環,由媒體在前面領導運動,是過去群眾運動不曾見到的。他說,大家可以回想,從施明德發起百萬人民倒扁活動至今,“媒體的持續追蹤是讓熱潮不退燒的主要因素。”
 
多慮了!張富忠:人民匯款都肯何況上街頭

  美麗島運動前輩、前美麗島雜志總編輯張富忠說:“這次反貪腐運動之所以採取與過去群眾運動相對不同的操作方式,主要還是希望能藉此吸引不同的族群。”他進一步解釋,這樣新型態的方式對中產階級的人比較不會產生抗拒感,且活動希望不要牽扯藍綠情結,要將焦點放在對貪腐產生強烈厭惡的人身上。 

  對於外界擔心民眾不夠踴躍,導致運動最後結果零零落落,張富忠表示:“大家的擔心都是多慮了。”他分析,政治性強烈的人不管什麼樣性質的活動都一定會出來,“原有的人加上被吸引出來的中產階級,反而更能展現社會不同階層民眾的心聲。”張富忠更強調,當初匯款行動不到一星期就達成目標,上百萬人肯到郵局排隊、匯款,如此繁雜的手續都能完成,更遑論是走上街頭。 

  低調開戰 高志鵬:倒扁最後會變成倒馬英九

  施明德發動反貪腐運動,黨內護扁保皇黨低調開戰。高志鵬在出國前不忘批評施明德的靜坐活動,並表示:“施明德等著變封面人物等很久了,他現在變成英雄坐在總統府前。但他下不了台,也不願下台,就看他怎麼收尾”“我是不相信他會自焚。7年前他被抓去坐牢,他說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現在他是証實了自己的話,每天都在喝酒,這不是驗証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嗎?” 

  高志鵬認為,施明德出來是為了造就“第三勢力”,“反貪腐活動”最後會變成“倒馬英九”,而不是倒扁。高志鵬解釋,“反貪腐行動”之所以會傷到馬英九的原因是,馬身為首都市長,應該要維持秩序,但是他本人卻涉入這項活動,又很明顯地在放水。 

  另外,高志鵬也認為,陳水扁的任期還有一年,讓他做完剩下的任期就好了,“施明德憑什麼出來募1億,叫100萬人出來,就可以叫總統下台?”“施明德就是要讓群眾覺得:我就是革命啊,你要來抓我,你就來。”他說:“這不見得是全部群眾的想法,台灣還需要革命嗎?施明德何必為了出氣,搞得全台灣都不安,景氣也不好。” 

  高志鵬也強調,他已經講很多話了,該罵的也罵過了,“施明德是江洋大盜,有什麼資格去批扁是壞蛋?法院都還沒審判阿扁,施明德為什麼要出來倒扁?”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