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也應學學印度人的“文化自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7 09:49:46  


聖雄甘地(右)。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演進的漫長過程中,印度人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文化。這枝植根于南亞沃土上的文化之花不僅歷經數千載而不衰,而且在現代條件下更顯得璀璨妖嬈,成為印度人賴以自豪的“國家品牌”。據不久前印度出版的《展望》雜誌稱,《薄伽梵歌》、《愛經》、泰姬陵、甘地主義(即非暴力主義)、瑜伽、咖喱等都已成為印度的代名詞。可見,這些事物具有多麼獨一無二的典型意義。

  印度人的文化自信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極其深厚的歷史積澱基礎之上。與印度人打交道,一提起印度文化的承載物——古代的典籍、建築、雕塑、瑜伽、服飾乃至咖喱等,他們無不充滿溢於言表的自豪感。如今,印度人還在繼承的基礎上創造著優秀的當代文化,例如正在迅猛發展的軟體產業、蜚聲全球的印度電影、享譽世界的理工和管理學教育等。所有這些,都在極大地提升著印度人的文化自信。隨著印度崛起的腳步日益加快,這種文化自信必將為其整個國家的民族自信增添巨大的能量。

  近年來,人們對綜合國力的議論越來越多,但對綜合國力所包括的軟實力給予的關注顯然不及對硬實力的關注。對於一個國家的現代化來說,增強硬實力,創造豐盈的物質財富是絕對必要的。然而,發展軟實力,傳承和光大民族文化也是不可偏廢的。根據“軟實力理論”的提出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解釋,軟實力是指“通過吸引而非通過強迫和收買的手段來遂己所願的能力”。文化就是通過吸引而非通過強迫和收買來實現自己願望的力量之一。它既是贏得尊重的品牌,又是擴大影響的使者。印度之所以贏得廣泛的尊重,與它所具有的文化力量是分不開的。當代世界的現實已經並將繼續證明,缺乏文化的國家難以贏得其他國家的由衷尊重。

  寫到這裏,忽然想起世界上最偉大的非暴力主義者聖雄甘地在爭取民族解放鬥爭中的一個場景。上世紀30年代,印度人民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鬥爭如火如荼,迫使英國殖民當局同意與印度方面進行對話。聖雄甘地作為國大党的代表要去倫敦參加第二次圓桌會議。當時,有人建議他改變一下自己的裝束,即脫掉印度傳統的圍布,換上“正式的”西服,但聖雄甘地堅決不為所動,依然穿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到達倫敦機場的時候,很多英國人一直在打量這位身著“奇裝異服”的外國人,但他的臉上沒有絲毫窘迫的表情。他說自己的打扮沒有任何不妥,真正應該感到慚愧的應該是他們英國人。筆者認為,甘地的舉止言談充分體現了他對民族精神的堅持,“對真理的堅持”。時至今日,全球化大潮幾乎席捲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印度人對他們自己的民族服裝仍然十分愛戴。在很多國際場合,我們可以經常看到身著典型民族服裝的印度人,如男士身穿“尼赫魯裝”,女士身著紗麗。筆者認為,這不僅是他們對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現,也是他們對民族精神自信的表現。

  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否也可以得到一些啟示呢?現在,我們在正式場合幾乎看不到“中山裝”的身影,即使偶爾出現身著“唐裝”者也往往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筆者在這裏無意號召大家統統穿“中山裝”或旗袍,因為畢竟時代變了,社會開放了,人們可以更自由地選擇了。但是,這裏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是,在全球化浪潮洶湧澎湃的背景下,在中國追隨國際化的腳步越走越快時,如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確實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那些充滿著中國古代智慧的哲學思想,那些閃爍著中華民族鮮明特色的藝術瑰寶,那些令外國人為之讚歎的技藝絕活,是否應成為我們民族自信的寶貴財富呢?在與外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是否應多點文化自信,少點文化盲從呢?(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來源:環球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