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A+H起航 中國銀行改革到關鍵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2 20:39:46  


工行首發近180億A股360億H股 週四啟動過會申請。
  2006年,可以說是中國證券業的“銀行IPO年”。 

  從交通銀行(3328.HK)、建設銀行(0939.HK)、中國銀行(3988.HK;601988.SH)到招商銀行(600036.SH;3968.HK),去年6月以來中國銀行業的系列IPO,掀起了資本市場最為波瀾壯闊的一幕。 

  每一次IPO都在打破紀錄,並很快被後來者刷新。 

  交行是首家海外上市的國有銀行,以21.59億美元成為2004年以來日本之外亞洲地區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IPO;建行以92.28億美元躍居五年來全球最大規模IPO,刷新了當年中國及全球銀行IPO的規模記錄。 

  今年6月1日,中國銀行以112億美元的集資額,甚至創造了香港資本市場IPO規模及全球銀行業股票IPO的記錄。7月5日,中行又閃電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以200億元募集規模,成為國內歷史上最大IPO。上市首日,中國銀行A股市值6379億元,在滬市總市值中占比約21%,在權重最大的五家滬市公司市值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而此時,這些記錄正在被改寫。 

  ●航母起航 

  9月22日晚,工行公佈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計劃此次A股發行股數為130億股;如果“穿上綠鞋”(即行使工行A股發行的超額配售選擇權),A股發行數將達到149.5億股。這樣,工行A股的募集資金可能達到450億元,超過了今年以來首發的大盤股中國銀行、大秦鐵路、中國國航、保利地產、潞安環能、大同煤業六家公司募集資金之和,將比中國銀行200億的籌資額多出一倍左右。 

  在發行A股的同時,工行將發行353.91億H股,成為國內首例A+H同步同價上市的公司。如果同樣行使超額配售選擇權,H股將達到407億股。如此,兩地發行總規模有望超過550億股。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工行在香港發行價的市淨率應在2倍至2.2倍之間,定價區間約在2.76與2.90港元之間,A股市場的發行價應該在2.8元與3元之間。 

  招股說明書還顯示A股和H股將以相同價格在內地和香港同步上市。照此計算,預計兩市一共可籌集資金最多達210億美元,這就將打破日本NTTD於1998年創下184美元募集資金的全球IPO記錄,一舉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宗招股活動,並成為A股第一大盤股。 

  這正好印證了一位資深證券業人士的話:“工行上市,如果不是絕後,至少也是空前。” 

  “說中國工商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航空母艦一點都不過分”,業內人士也普遍表示,毫不懷疑工行在資本市場的地位和重要性。 

  工行同時擁有最大的商業銀行、最大的公司銀行、最大的個人銀行等多項稱號。據統計,工行公司客戶超過250萬,個人客戶超過1.5億,境內外分支機搆分別為18038家和98家。 

  市場人士分析,工行作為中國資產規模最大的商業銀行,其龐大的營業網點,眾多的機構和個人客戶,將成為路演推介王牌。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在總資產、貸款餘額和存款餘額等方面居各商業銀行之首。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工行的總資產、貸款餘額和存款餘額分別為64,572億元、32,896億元和57,369億元;分別占四大商業銀行總資產、貸款餘額和存款餘額的31.4%、30.4%和32.6%,三項指標均為全國第一。按資產規模計算,工行已躋身世界十大銀行之列。 

  同時,從各項財務來看,工行同樣表現不凡。僅2006年上半年,工行就實現淨利息收入765億,淨利潤251億,同比均表現為高速大幅增長。另外,截至2006年6月30日,工行的資本充足率為10.74%,核心資本充足率為8.97%。 

  ●登陸倒計時 

  工行上市正進入倒計時。 

  9月26日,工行A股的首發申請“過會”毫無懸念,順利通過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審核。 

  過會後“十一”期間,工行將進行持續兩周的國際推介,“十一”長假之後啟動發行,10月下旬在香港和內地兩地同時上市。“上市日期可能正好是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掛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一位散戶投資者對記者說。 

  而今天,工行將在境內對機構投資者進行預路演。 

  同時,工行H股在香港的初步推介活動已經展開,其在香港發放的英文招股文件顯示:科威特投資局(KuwaitInvestmentAuthority)預訂了7.2億美元(約合56億港元)的H股,成為工行H股的最大買家;卡塔爾投資局則預訂了16億港元。 

  中東產油大國科威特還著力強調了本次對中國公司投資的意義。科威特投資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次投資顯示了科威特與中國日益加深的經濟聯繫,標誌著科威特投資局在中國長期戰略性投資的開端,並希望這種投資能延伸到其他的領域。 

  除科威特和卡塔爾的政府機構之外,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也預訂了28億港元的工行H股。一直以來,新加坡的國家投資公司十分鍾情於中國銀行業。從建行、中行,再到工行,新加坡資本一家也沒有錯過。此前,新加坡財政部全資控股的淡馬錫曾分別斥資14億美元和15.5億美元,買入建行和中行“原始股”。 

  這三家政府機構再加上中國人壽、李嘉誠和榮智健等機構和富豪的認購,工行的H股已經預訂出292億港元,大約占本次A股和H股募集資金總額的20%。 

  至此,一年前引入戰略投資者時還幾經擱淺的工行,終於等到了可以展顏一笑的時刻。 

  工商銀行本次A+H發行創造了“五個同時”,即同時披露、同時詢價、同時發行、同樣價格和同時上市。 

  而上市過程中,大小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莫過於股票定價了。昨日,一位接近承銷團的投行人士告訴記者:“國慶節後可能會很快公佈工行的定價區間。” 

  至於媒體報道的工行擬將發行價定在每股2.76港元左右,上述人士指出,2.76港元相當於2.81元人民幣,該價格有些偏高,實際價格可能會稍低些,“但目前發行價仍在討論中,一切定論都還太早了。” 

  ●市場懸念無數 

  儘管工行上市受到世人矚目,政府和監管當局也“特事特辦”,一路為工行兩地上市保駕護航。但市場仍有疑慮,首當其衝的就是“擴容壓力”。 

  籌資1502億元(若以2.7元人民幣發行價計算)的工行“巨無霸”無疑將真正考驗市場的承受能力。光大證券策略分析師諸海濱認為,工行啟航兩地上市,對大盤的“抽血”影響肯定存在,但更多的是心理影響。 

  近一個月,大盤指標股的集體護盤,表面上是融資融券和股指期貨利好刺激下的板塊上揚,然而實質上更多的可能是出於管理層發行工行股票前的護盤行為。然而既然是護盤,則證明市場的壓力已經開始顯現,牛熊爭奪的關鍵時刻,大盤股的群體護盤表演恰恰也戳到市場痛處。工行發行過後,以上的一切護盤行為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而市場也將矯正工行發行前被政策性護盤所扭曲的泡沫。 

  因此,投資者在享用這次盛宴的時候,切不可對政策性護盤下所隱含的市場風險掉以輕心。 

  其次,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工行對數十項風險進行了明確提示,其中關於匯率風險、股東風險、兩地上市風險等問題的披露均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但在諸海濱看來,工行的發行規模從最初報道的超過210億美元縮減至目前195億美元,及工行兩地同時採取綠鞋機制,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其發行帶來的擴容壓力。因此,諸海濱認為,“一直到工行上市之時,大盤都不會有大的起伏,載著工行的市場將會平穩過渡。” 

  某基金經理也表示,工行在四大行中資質最好,且發行量比原來預期的要少,“好的東西不怕沒人買。” 

  儘管中資銀行在IPO中攬盡風光,但投資者買股票,更關注的是對改革遠景描繪的“變現”。 

  國有銀行是否改變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是否真的“商業化”了?中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是不是夯實了?一旦經濟環境變化,大量不良貸款增加,中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能否承受壓力?目前已上市的國有銀行披露的關注類貸款率都高達10%以上,是不良貸款率的兩倍到五倍,而在美國先進銀行,這一數字一般都不超過1%。 

  穆迪評級公司副總裁顏湄之認為,現在最大的擔憂是,國有銀行重組改革或IPO以後的數據還很少,時間較短,尚未經歷一個完整的經濟週期的考驗。 

  工行出海最終戰果如何,將在上市後由市場和投資者作出評判。(來源:國際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