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請民進黨拿出拚選舉的力氣拚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1 08:37:35  


  中評社香港12月21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北高選舉結束,民進黨陶醉在“勝選”氣氛中。與此同時,民進黨選前原同意修法鬆綁企業赴大陸投資的限制,選後隨即變臉,黨團上周二在立院阻擋該法案付委;然而,到了本周一,台灣“經濟部”又突然核准茂德、力晶及日月光等的大陸投資案。這副搖擺猶豫的圖像,充分顯現了民進黨在產業經貿政策上進退維谷的情勢。 

  在政治上敏銳,在經濟上麻木,長於選舉,拙於治台,一直是民進黨執政的最大盲點。然而,執政幾年來從“政高經低”到“政低經低”,政治上已走進不容迴身的瓶頸,要想有所突破,經濟領域也許還有較多空間可以揮灑。民進黨若期待脫胎換骨,則如何解除鎖台的魔咒,重振台灣經濟自信,恐怕才是希望之鑰。

  社論說,六年半來,台灣經濟停滯不前,甚至在向後倒退。這段期間,大資本家尋隙出走,小企業紛紛關廠,人民失業由製造業擴及至文化及服務業,許多中層幹部被迫西遷充當台勞。當長年居留大陸的台灣人逼近百萬,這顯然已不是一個主觀想像,而已是客觀形勢。 

  社論指出,在全球化的架構下,兩岸的形勢變化,已不單純是兩岸的競賽,而是一個全球性、也是全方位的競爭。當全球企業都在前進大陸,唯獨台灣卻限制企業登陸,限縮兩岸的往來,其結果,是徒然把自己推到全球經貿動脈的路徑之外。連民進黨“台獨理論大師”林濁水都說,“如今已沒有理由反三通,政府處理兩岸政策應有新思維”;那些只會把“本土”、“愛台灣”掛在嘴上的政客,能否睜開眼睛看看周遭的世界? 

  民進黨並不是沒有建設台灣的意願。近年政府動輒推出數百億的大型計劃,名稱和內容也都動聽而堂皇。問題是,不少計劃都是為了選舉而急就章,空有包裝及想像,有的因執行力不足半途而廢,有的資金虛擲卻發揮不了預期效應。這也是民進黨財經決策最嚴重的空窗現象:徒有片斷、投機式的建設概念,卻產生不了完整、有自我實現能力的決策拼圖。

  社論認為,包括選前沸沸揚揚的放寬企業大陸投資的問題,選後執政黨“立委”立刻變卦,據說是希望將開放的權力“保留”供行政部門運用。如今,周一核准的三個投資案,不啻證實了這個說法。由此,不僅可看出民進黨不思“制度化”的作法,更可看出它操控台灣機器以為己用的居心。民進黨寧可切香腸一樣,將兩岸政策的開放切割成許多小段慢慢釋放,當成二○○八選舉的“利多”放送;但如此自私的治台術,如何能醫治台灣的經濟萎縮症呢?

  社論認為必須提醒民進黨:不要錯誤解讀北高選舉的結果,而落入鐘擺效應的陷阱。民進黨對高雄一千多票險勝感到狂喜,甚至把台北十六萬票的落敗也視為“漂亮”,這恐怕是自我認知的水平已經歪斜。看近日執政黨人士顧盼自得的姿態,以及他們嘲諷藍軍的神色,彷彿自己是多麼政績彪炳、多麼深受愛戴的政黨。他們忘了,扁政府六年政績不彰又弊案纏身,能險取高雄,主要是憑著高妙的選舉技術所致。 

  社論表示,“會選舉、不會執政”,對政黨及其支持者而言,都是一件可悲的事。它有堆砌及煽惑夢想的能力,卻沒有實現想望的本事,結果只是讓台灣空轉,讓人民的能量虛耗。民進黨感激高雄人的堅決相挺,卻不能不想想台北市民何以對它如此失望。當年陳水扁在台南競選縣長失利卻贏得台北市長選舉,他能說台北市是“反本土”的大本營嗎? 

  更別忘了,當政治人物在造勢場子及執政舞台上作秀,並進出酒池肉林的招待所時,一般人民都在為生活奔忙。民進黨必須自問:除了選舉爭勝,自己可曾善用手上的權力為人民減少悲苦、增添福祉? 

  社論總結,趁著局面未到不可收拾,主政者或許還有餘裕為六年多的耗弱扳回一城。拿出拚選舉的精神,解開鎖台經濟的困境吧!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