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去十年,中國人難忘鄧小平的好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19 16:00:48  


今天是鄧小平逝世十周年紀念,很多中國人在歡度春節之際同時緬懷這位老人。
  中評社香港2月19日電/19日,農曆正月初二,是鄧小平逝世十周年的日子。很多中國人在歡度春節之際並沒有忘記這位老人。

  “這是鄧小平。”73歲的陳淑珍看春節晚會時,發現一首歌曲中插播了鄧小平的鏡頭,她指著電視屏幕對身邊的孫兒說,“當年他主張包產到戶,給農民分了地,村裡人就都有糧食吃了。”

  據新華社報道,對於陳淑珍這樣的老一輩中國農民來說,豐衣足食是他們畢生的願望。鄧小平通過推動中國的經濟改革,幫助他們實現了這個願望。

  1978年,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啟動了經濟改革,首先將耕地的生產經營模式從“大集體”改為農戶承包經營,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從而解決了人口最大國家的溫飽問題。

  像陳淑珍這樣,總是念叨鄧小平“好處”的人在中國比比皆是。“鄧小平給了我們創業機會。”中國杭州斯泰集團董事長徐躍華說。

  改革開放讓徐躍華的人生與父輩們迥然不同。“1980年,聽說可以做生意了,我就和師傅借了幾千元從洛陽販賣摩托車到浙江賣。當時還不能個人申請營業執照,我們就將摩托車放到一家食品公司賣,一輛摩托車能賺一千多元。”

  如今,46歲的徐躍華已是資產逾3億元的私營公司董事長,浙江省也成為中國的經濟大省。他說:“和我同齡的浙江人都感謝鄧小平。”

  可以說,鄧小平提出的“三個有利於”原則(判斷改革和各方面工作,要以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為標準),讓10多億中國人成為受益者,擺脫貧困,走向小康,也造就了中國經濟連續20多年的高速增長。

  “解決中國所有的問題都要靠發展。”鄧小平理論研究專家、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三編研部主任閻建琪和他的同事們,大年三十那天,還在單位辦公室裡,“老人離去十年了,人們很難忘記他,這些天總不斷有電話來問關於鄧小平的事情。”

  閻建琪所在的部門,承擔鄧小平理論著作的編纂、整理工作。目前,《鄧小平文選》已經出版了3卷,《鄧小平年譜(1949-1997)》於2004年出版。

  閻建琪他們認為堅持鄧小平提出的發展方向,堅持鄧小平理論就是對這位“總設計師”最好的紀念。不久前,他們與四川省有關部門一起在鄧小平的家鄉廣安舉行了“鄧小平改革與發展思想學術研討會”,全國100多位專家學者提交了70多篇學術論文,對鄧小平“改革與發展”的思想、觀點和論述進行梳理、闡釋和研討。

  “改革與發展這個核心,中國已經堅持了30年。”閻建琪說,“它越來越深入人心,也越來越充分、越深刻地証明了它是解決中國問題的科學指導思想。”

  對於中國新一代年輕人來說,鄧小平是一個傳奇。“我們平時聊一些時事時常常會聊到鄧小平,都挺佩服他的。”北京林業大學二年級學生任斌說。

  這位1985年出生的大學生說,他們對鄧小平的了解主要來自書籍和電視電影,中學和大學的政治老師也會講到鄧小平的理論和生平。他和同學很佩服鄧小平一生三落又三起的特殊經歷,佩服他在談判收回香港,以及國慶閱兵時的從容形象。

  鄧小平最小的孫子小弟與任斌同齡。在小弟眼裡,鄧小平是“退休的爺爺”。

  “爺爺經常牽著我的手散步。”小弟在做客新浪網時說,全家十幾口人還住在原來的小院裡,鄧小平生前辦公室的所有陳設,也都保持著原來的樣子。爺爺離開十年的日子裡,全家將和每年一樣,“一起跟著奶奶在院子裡撒花瓣,以此來紀念爺爺”。

  被全世界公認的這位偉人,沒有墓,沒有碑,骨灰撒向大海。難以忘記他的中國民眾和他的家人一樣,向他獻花表達緬懷之情。到19日正午時分,已有3萬多名網友在新浪網上為紀念偉人逝世十周年獻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