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六方會談再考各方耐心與理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20 12:36:23  


  中評社香港12月20日電/南方都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冬天幷不總是國際政治的淡季。2006年12月18日,六方會談的代表齊聚北京,重開六方會談第五輪第二階段會議。在經歷了各方複雜的政治博弈之後,在經歷了朝鮮單方面不顧勸阻,進行核試驗之後,在經歷了漫長的休會時間之後,六方終于能够回到談判桌前,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然而,對于朝鮮半島無核化這個長期目標來說,僅有這樣一個勝利是不够的。無論目前朝鮮半島的核態勢如何,半島無核化都是會談六方公認的最終工作目標。沒有這個入口共識,六國也不可能在困難重重的局面下走上同一條道路,帶著耐心進行艱苦的談判。而更進一步說,朝鮮半島無核化,實際上是東北亞集體安全的前提。以朝鮮半島爲圓心輻射開來的整個東北亞地區,其安全涉及到世界上三個核大國與許多安全敏感國家的根本利益。東北亞集體安全,已經不是一個圖紙上的話題,而是各國不得不構建的新局。

  社論說,作爲六方會談最重要的代表,朝鮮和美國都有迫切的需要,想在半島核問題上獲得突破。美國在伊拉克泥潭沉浸日久,外交政策在國內政治選舉中成爲巨大的障礙,美國政府迫切需要一個外交突破來改變目前的政治僵局。而朝鮮面臨聯合國的制裁,國內經濟發展緩慢,民生壓力巨大。早一天停止經濟制裁,就能够早一天擺脫目前的困境。但是意願不代表行動。六方會談,從具體的目標實現上來看,第五輪第二階段六方會談,只是半島無核化“中途跑”的一個開始。僅就這一階段的會談來說,就有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厘清。

  首先,如何看待朝鮮的國家身份,成爲各國回到六方會談談判桌前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朝鮮在核試驗之後,希望以有核國家的身份受到各方尊重,以博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是新形勢下,六方會談的性質變化。因爲對于無核國家來說,六方會談是一個門檻准入問題;而對于有核國家來說,六方會談則是一個利益代償問題。在六方會談重開之際,各國是否已經做好了承認朝鮮核國家身份的利益準備,成爲了朝鮮在會談中身份認定的前提。

  其次,此次六方會談是第五輪第二階段。各方表示,如何落實第四輪六方會談形成的聯合聲明,是本次會談的重點之一。口頭與書面的承諾沒有法律效力,却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國家信用程度。第四輪六方會談結束後,朝方承諾,放弃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早日重返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幷回到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但保留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國承諾不對朝鮮動武。而中、日、韓、俄、美願意向朝鮮提供能源援助,促進能源、貿易和投資經濟合作。從目前來看,這個聲明雖然在局部受到影響,但是總體框架沒有變化。唯其按步落實,才可樂觀前景。

  再次,怎樣從細節上實現突破,關係到六方會談的未來,更關係到朝鮮半島核態勢的走向。我們注意到,美朝兩國在六方會談的框架下,開始以工作組方式討論金融制裁問題,以尋求突破,這就是細節成敗的表現。“弃核”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它涉及到國家安全最核心的內容。要達到這個目的,的確需要抽絲剝繭,先解决外圍的幾個關鍵障礙——金融制裁、安全承諾,甚至要先解决輕水反應堆的提供問題。這些都會逐漸在工作組的會談中得到體現。

  社論認爲,最重要的是,六方會談是一個試探東北亞各方政治耐心與戰略信任的過程,也是構建東北亞安全格局中各國角色的過程。核的困惑已經在很長的歷史時期給人類帶來不幸福的局面,而人類的許多不幸福就是來源于人類的非理性、有限理性和集體無理性。只有理性的政治家,才能讓這一切都寧靜地成爲回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