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鍚堂:中國揭示和諧世界外交政策意涵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18 17:06:12  


潘鍚堂:“和諧世界論”主要是回應“中國威脅論”,強調中國的發展將不會是威脅,反而是促成國際和平的力量。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作者 潘鍚堂)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正出訪越南等亞洲四國,並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高峰會,再度揭櫫中共“和諧世界”的外交政策。溯自胡錦濤於去年九月中旬,在聯合國成立六十週年元首會議上發表題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講話,提出中國將更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之與過往不同的“和諧世界”說法,究竟應如何解讀中國此一新的提法?中國此一外交戰略的意涵與目的如何?在在均值得探討與檢視。

  事實上,前述胡錦濤在聯合國發表的演講,雖是中國官方首次公開有關建構“和諧世界”的說法,然而此一“和諧世界”的概念,於今年八月下旬在北京召開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名常委全員到齊的情況下,由胡錦濤在會中正式提出,而發展成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方針。

  值得注意的是,“和諧世界”概念的提出,係中國在針對中國大陸內部問題提出“和諧社會”理念之後,在面對新的國際情勢變遷下中國國力的提升及國際角色的扮演,對外所揭櫫的外交發展道路,它是因應“和平崛起”提法的一種調整。中國改革開放論壇理事長鄭必堅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在海南博鰲論壇年會的演講,被公認為是提出“和平崛起”最具代表性人物,其實“和平崛起”論述並非鄭必堅所獨創,而是早在一九九零年代未期,中共中央黨校即對“和平崛起”進行研究,迄最近幾年,包括鄭必堅在內的廿多位大陸學者,總結出“和平崛起”成為中國外交的基調與主軸。然而中國內部後來出現質疑的聲浪,諸如有人認為“崛起”字眼可能會讓外界誤解中國的動機,又如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及部分政治局常委曾開會表示,“和平崛起論”將會限制大陸整體的發展策略,應以較溫和的“和平發展”說法避開國際間不必要的猜疑。因此,中國高層決定,自二零零四年四月起,高層領導人已不再發表有關“和平崛起”的論述。

  正因如此,隨著胡錦濤提出“和諧世界”理念後,“和平崛起”概念已全然被“和平發展”所取代,象徵“和平發展”理念的“和諧世界觀”已為為中國新的外交政策主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去年十二月廿二日發布的“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白皮書,全文長達一萬二千字,雖是向大陸內外揭示其國家政經、外交、安全的發展戰略,唯特別側重其外交戰略的內涵,包括:一、中國必須採取和平道路,依靠自身力量才能進一步邁向現代化;二、強調要統一結合大陸內外的發展基調,對內堅持和諧發展,對外堅持和平發展;三、要堅持民主平等、和睦互信、公正互利及包容開放等四項主張,以達到建立和諧世界的終極目標。

  具體而論,胡錦濤倡議的“和諧世界論”高舉對外“和平發展”的主軸基調後,使得中國此一新的外交戰略深具數項重要意涵:一、“和諧世界”的主張係針對當前國際局勢,主動陳述中國推行“和平外交”政策的理念,具主動宣示性,優於“和平崛起”較著重澄清國際對中國發展的疑慮卻陷於被動性;二、中國藉此爭取更多國家對其發展模式的認同,除全力對外廣結善緣,增加中國與各國的合作,亦承諾負擔更多的國際責任,用以提高國際社會接受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意願;三、倡議多邊主義政策,同以實現共同安全,具體做法為重視周邊國際關係,不以美國為馬首是瞻,同時以全面融入國際體系的途徑降低霸權遏制政策的壓力。

  事實上,中國向來即揭櫫國際格局正從“一超”走向“多極”的國際觀,強調中國外部環境中最主要的威脅,來自美國單邊主義的作為、針對中國崛起進行的圍堵及在國際社會散佈包括軍事與經濟在內的“中國威脅論”。正因如此,中國提出“和諧世界論”的目的,主要是針對“中國威脅論”作出積極的回應,強調中國文化崇尚和平,中國的發展將不會是威脅,而是促成國際和平穩定的力量,也將為國際帶來很大的合作利益。換言之,“和諧世界論”宣示中國未來即使強大起來,亦永遠不稱霸,仍然堅持“王道”思想。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