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南南合作:中印崛起影響全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3 10:20:44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香港文匯報的文匯論壇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說,胡錦濤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非正式峰會並出訪越南、老撾、印度和巴基斯坦四國,是繼中國主辦東盟中國峰會以及中非論壇之後又一次在外交和經濟合作方面的重要行動。特別是胡錦濤的印度之行,確定了中印兩個大國的合作發展方向,在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發展格局中,影響至為巨大。 

  建立世界新經濟秩序的重要力量 

  中印兩國均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人口佔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二,經濟發展的實力與潛力,更執世界之牛耳。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國的參與,世界的發展不平衡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世界新經濟秩序也不可能建立。 
 
  全球化進程一直由發達國家主導,相關的遊戲規則也是由發達國家制訂的。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必須有足夠的文化自信與資源,才能主動參與這一進程,包括接受遊戲規則,在此進程中壯大和發展自己,並且逐漸爭取參與制訂遊戲規則,爭取建立更公正公平的世界新經濟秩序。 

  中國已走出困境開始中興 

  文章說,中國和印度正是具有文化自信與發展資源的兩個大國。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決定了兩國必然按照自己的國情,探索和設計自己的發展道路。冷戰時期,中國出於保護自己國家利益的考慮,與蘇聯決裂,脫離了蘇聯控制的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後期中國就實行了對外開放的國策,開始進入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全球市場。中國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的艱難的現代化進程,在新歷史背景下,在二十世紀晚期,獲得了新的動力;文革後百廢待興的局面,使中國置於死地而重生。中國拋棄了計劃經濟體制,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方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生產力火山一般噴發,二十多年的快速經濟發展,使中國躋身世界經濟大國之林。中國傳統的文化是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在亞洲大陸一直是經濟和文化強國;在十九世紀中期中國面臨西方強勢壓力,遇到致命的挑戰,經過百多年的曲折經歷,最終走出困境,開始了民族和國家的中興。 

  印度的發展逐漸為外國所注意 

  文章指出,印度的情況相當獨特,和中國不同的是,印度的歷史雖然悠久但是多次中斷。歷史上南亞次大陸為其他帝國所控制,直至十九世紀英國完全控制了這一大陸,將其變為英屬印度,英國的政治制度和法律被獨立後的印度延用至今。印度在冷戰中站在蘇聯一邊,同時實行印度式的社會主義,閉關鎖國,因此經濟發展緩慢,也不參與西方發達國家所控制的世界市場。和中國相同的是,數以百萬計的印度人僑居或移民海外,印商與華商一樣活躍在世界經濟舞台,只是當印度自身還沒有覺醒時,印商的活動就無法獲得國家的支持,也無法對祖國產生積極的影響。 
 
  冷戰後的印度,開始重新思考國家發展的方向,開始靠攏全球市場,雖然對外開放晚於中國,但是近年來所顯示的驚人活力與潛力,逐漸為外國所注意。 

  中印的經濟發展潛力影響世界 

  西方經濟學家有所謂“金磚四國”之說(BRIC,即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但是一般都認為,這四國中以人口與經濟發展潛力而言,中國和印度對世界的影響更大,而且這種影響是決定性的。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如果中國和印度的經濟規模分別都達到目前日本的規模,世界經濟的規模就大不相同。目前日本的GDP是大約4.5萬億美元,中國是大約2.4萬億美元,印度是大約7550億美元。中國和印度與日本的差距尚大。但是,日本只有一億人口且人口幾乎不增長,而中國和印度分別為世界人口第一和第二的國家,如此眾多的人口,在適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條件下,既是勞動力,又是消費者,而日本的增長已經到了極限,特別是勞動力和消費者都不可能大幅度增長。同樣,俄羅斯的人口一億四千萬,巴西人口一億八千萬,雖然這兩國的經濟總量都與印度相若,但是人口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可見中印兩國的經濟發展引擎一旦發動且納入全球化進程,其潛力是巴西、俄羅斯無法比擬的。 

  文章認為,試圖使中國和印度對立,兩國都不會上當;揚印度抑中國沒有實際意義。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二的中印兩國在本世紀中期都將成為經濟強國,這對人類、對地球發展的意義不言而喻。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亞洲四國、出席APEC會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