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路透版”CPI七次言中 誰是“消息人士”?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1:04


  就物價指數等宏觀數據進行調查,並搶先於國家統計局之前公布數據,已成為以路透社為代表的媒體及相關機構的 “例行公事”。在這一“公事”上,路透社對數據“預測”的精確度,令人驚嘆。記者收集2008年以來的數據發現,路透社已經累計7次精確“猜”對了我國的月度CPI數據。

CPI數據2年7次“被發布”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2008年開始,路透社多次援引“消息人士”的信息,準確預測CPI等宏觀經濟數據。

  2008年4月11日,路透社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3月CPI同比增幅料達8.3%。這一數據同一周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完全吻合。

  2008年5月9日,路透社再引“消息人士”話:“中國4月CPI同比漲幅可能達8.5%”。這一預測與市場之前認為CPI將保持平穩的預期大不相同,而國家統計局於幾天後公布的國民經濟數據中,4月CPI數據同比增長恰為8.5%。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標題和正文都使用了“可能”等預測性詞語,但細心的讀者卻發現,報道中還提到,“他們沒有提供分類信息”,並且提供消息的人士表示,“數據也有可能在最後做小幅修改”。當下人們據此分析,兩名接受採訪的“消息人士”很可能就是參與或與統計工作非常接近的人士。

  路透社“搶先公布”宏觀數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2008年6月10日,路透社發布《中國5月CPI同比上漲7.7%較上月明顯回落》一文。國家統計局於兩天後才公布這一數據。

  2008年7月8日,路透社又引兩位官方消息人士的說法稱,中國6月份CPI同比上漲7.1%,上半年CPI同比上漲7.9%。這一次,路透社的文章中已經沒有“可能”等預測性用語,儼然默認了該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7月15日,路透社再次以3位官方消息人士為消息源,稱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10.4%。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