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宏觀數據頻“洩密”“並不是媒體的錯”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2:19


  在國家統計局將按計劃於6月14日公布5月份中國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前夜,外電的“章魚帝”式預測被熱議。

  6月13日,人民網經濟頻道以《路透社回應7次精准預測中國CPI 最新一次改變來源》為題指出,“有媒體日前爆料稱,央行和國家統計局有官員因涉嫌提前洩露宏觀經濟數據,在今年三四月份間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另有媒體指出,僅路透社就曾在近兩年中,7次精確‘預測’到中國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幅。”

  同一天,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發表題為《網絡再現疑似提前“走光”5月宏觀數據 記者調查“數據洩密門”背後深層背景》的文章。文章說,“6月8日,路透社再次搶先發布我國經濟數據,預測中國5月份CPI較上年同期上漲5.4%,將追平3月份創下的32個月高位。”

“不能把問題轉嫁媒體”

  值得注意的是,6月8日,新華社發表題為《多方努力嚴防數據提前洩露》的時評稱:“國民經濟主要數據在正式發布前,屬於國家秘密,這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

  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昨日更是提出,經濟數據成牟取不當利益籌碼,“數據反腐”已成反腐新課題。

  事實上,不僅僅是CPI,形形色色的經濟數據甚至宏觀決策洩露時有發生,存款準備金率上調、加息宏觀決策也被認為是疑似洩密的重災區。

  對於外界熱議甚至指責外電精准預測中國宏觀經濟數據一事,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系教授展江昨日向早報記者表示,這提醒我們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裡有這一條,內部保密制度和信息公開條例相協調。這是向美國學來的原則,是一種理念。美國信息自由法中有這一條,國際通行的信息公開條例中都包括這一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