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宏觀數據洩密 危害巨大如何防範?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3:59


數據反腐已成為反腐敗的新課題
  央行和國家統計局有官員因涉嫌提前洩露宏觀經濟數據而被處理一事,日前被媒體曝光。

  有媒體報道,今年三四月份,國家統計局辦公室一名秘書與央行研究局一名副研究員分別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迄今仍未回辦公室。據悉,該二人被調查的原因是涉嫌提前洩露宏觀經濟數據並從中獲益。

宏觀經濟數據洩密禍國殃民

  包括CPI、PPI在內的宏觀經濟數據是影響金融產品價格最重要的指標之一。有媒體將宏觀經濟數據洩露的幕後黑手指向某些國內券商,甚至包括一些中字頭的頂級券商。他們在提前得到宏觀經濟數據後,可利用與金融市場投資者對相關數據的普遍預期之間的差異進行獲利性操作。

  已在股海中搏擊了十餘年的職業股民張先生告訴記者,近年來已多次發生在國家發布宏觀經濟數據前夕,股市出現異常波動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似乎越來越頻繁。他所在的普通股民圈子中,宏觀經濟數據提前洩露的傳言早已滿天飛,他的很多朋友都有因這種異常而遭受嚴重損失的慘痛經歷。

  被這種異常波動的曲線繞暈的並不只是普通的草根股民,一些專業人士也懷疑重要經濟數據的安全性。今年1月20日是國家統計局公布2010年12月和全年經濟運行數據的日子。1月17日,A股暴跌3%,財經評論員齊俊傑發微博質疑:“莫非是經濟數據洩露了?”

  股票市場僅是券商利用宏觀數據獲利的一個“金礦”。在一家金融機構擔任中層領導的劉先生告訴記者,外匯市場和債券市場對宏觀經濟數據的反應更為敏感。除此之外,如果是國際投行提前得到這些數據,還可以惡意做空國內股市,而在杠杆效應更大的國外股指期貨市場獲得更加豐厚的巨額利潤。

  然而,這件事禍及的並不僅局限於金錢。齊俊傑認為,提前洩露宏觀經濟數據違背了金融市場公正、公平、公開的“三公原則”,損害了投資咨詢機構的公信力,整個行業必須引以為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