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關上經濟數據的“洩密門”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4:25


  儘管國家關於經濟數據保密有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在內的多部法律作為依據,但每個月重要的經濟數據如CPI、貸款餘額等市場敏感數據還是被“猜”或被“分析”出來。

  著名律師、北京尚公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陳海陽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洩漏經濟數據從法律上來講應該是一種犯罪行為,但由於在實際的處罰過程中對相關人經濟數據洩露危害的舉證較為困難,對違法洩露數據人員的處罰標準和具體執行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對於最後的處罰往往都是不了了之。

“洩密門”多次開啟

  “面對洩露經濟數據可能帶來的巨大非法利益,這種處罰明顯不具實質威懾力。”陳海陽表示,潛在的經濟利益是國家公職人員“頂風作案”的動機之一,而近年來被曝光的一系列“洩漏門”也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2008年4月11日,路透社援引“官方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3月CPI同比增幅達8.3%,這一數據同一周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完全吻合。之後,以路透社為代表的外媒多次準確“預測”宏觀經濟數據。

  2009年7月15日,就在國家統計局公布GDP數據前,有北京媒體援引未具名消息人士的話,準確報道了2009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較上年同期增長7.9%的消息。隨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會按有關規定和程序對洩漏GDP數據的責任人進行查處。

  無獨有偶,去年6月9日,某外電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在召開的某券商會議上,一位關鍵部門的中國政府官員透露,2010年5月份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約6300億元人民幣;當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1%,中國5月份出口同比增長約50%,達1300億美元左右。以上數據與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極其接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