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數據頻頻洩密須打防兼治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4:05:25


  近年來,國家統計局發的經濟數據屢屢被某些媒體、機構、人士提前精確“預測”。僅2008年以來,路透社就累計7次精准“猜”對了我國的月度CPI數據。6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主要經濟數據,與外媒此前的報道也基本吻合。這到底是他們的預測能力超過“章魚哥”,還是統計數據提前洩密?這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據國家統計局介紹,經濟數據在正式發布以前,會被提前提供給相關宏觀經濟決策部門和領導層進行參考。數據生產、傳遞諸環節都可能成為洩密風險點。對此,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曾直言,數據提前洩露是因為太多部門在數據正式發布之前就已經看到了。

  隨著經濟全球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從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到外匯市場,市場對經濟數據越來越敏感,對於那些提前獲得經濟數據的人來說,數據意味著可以搞內幕交易,意味著可觀的經濟利益。由於經濟數據關係到企業、投資者與廣大公眾對國家經濟前景的判斷和決策。經濟數據提取洩密的危害顯而易見:影響金融市場的走勢,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與普通投資人的利益。危害國家經濟安全和統計數據的公信力。

  筆者注意到,為減少數據被洩露的可能性,有關部門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據說,國家統計局已將CPI數據生產和發布的時間差從72小時縮短到48小時,並正在考慮和論證進一步縮短數據生產和發布的時間間隔的可行性。縮短數據產生到發布的時間,縮小知情人範圍,盡可能減少洩密風險。無疑是必要的。但是只要數據生產與發布有時間差,有利益玄機,洩密風險依然存在。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