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食品添加劑咋成了筆糊塗賬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14:09:17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這些年,經歷了那麼多食品安全事件,相關人員該撤職的撤職,該坐牢的坐牢,法規漏洞該修補的修補,總以為可以讓人對食品安全漸漸恢復一點信心。哪知突然冒出一句“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如同一盆涼水當頭澆下。食品添加劑,竟然是筆糊塗賬!

  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說是緣於技術限制。看來,再出現“健美豬”、“染色饅頭”之類的東西,消費者大可不必莫名驚詫,再把矛頭指向監管部門。技術落後啊,豈能怪監管部門不作為?

  目前,我國食品添加劑有2200種,這2200種,必然是屬於登記在册、合法生產使用。並不像三聚氰胺之類,根本就不在添加劑之列。若添加這類東西,相當於把糞便加在臭豆腐裡。既然是合法生產使用的添加劑,咋就沒法檢測呢?這實在令人不解。在無法檢測的前提下,就允許生產使用,那麼,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便允許生產使用,事實上就是讓消費者充當試驗品。更令人氣憤的是,即便無數消費者以身“試劑”,卻沒人去跟蹤評估其安全性。往往直到出了問題,才認識到其危害性。難道一句輕飄飄的“由於技術限制”就能擋得過去?

  食品添加劑,在國內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巨大產業,背後的利益關係也錯綜複雜,這從面粉增白劑的存廢之爭便可以看出端倪。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技術限制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技術障礙並不難以突破,難的是能把心放在為百姓食品安全把關上,而不是只知向企業伸手要錢。

  既然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從消費者健康考慮,這些添加劑就應當立即停止使用,不能讓消費者繼續充當“試驗品”。同時,建議全國人大在尋找對策的同時,不能忘了問責。光發證,不管理。光拉屎,不擦腚。這種行政方式,絕不能容忍,否則,就是對人民的犯罪。(時間:6月17日 來源:魯中晨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