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無法檢測”就讓我們充當“試驗品”?
http://www.CRNTT.com   2011-06-19 14:11:05


  2200種食品添加劑中,六成無法檢測,那意味著有1300多種無法檢測,而無法檢測的食品添加劑帶給我們多少的恐懼?

  食品添加劑無處不在,也呈現出一片亂象。有個段子被廣為傳播:“早上,買兩根地溝油油條,切個蘇丹紅鹹蛋,衝杯三聚氰胺奶,吃完開錦湖輪胎的車去上班。中午,瘦肉精豬肉炒農藥韭菜,再來一份人造雞蛋鹵注膠牛肉,加一碗石蠟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買條避孕藥魚、尿素豆芽、膨大西紅柿、石膏豆腐。回到家,吃個增白劑加檸檬黃饅頭……”而三餐吃了21種食品添加劑,已經是相當普遍了。食品添加劑當然可以用,但前提是必須保證安全。可無法檢測的食品添加劑,就表明這是一個深淵,甚至是一個鬼洞,一不小心,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受到損害了。

  食品添加劑的背後有著極大的利益糾纏。按業內人士的說法,一是為了節省成本,二是省時省力;三是增加賣相或口感。如50公斤無水蛋糕用食品添加劑省了53.3元,利益如此之大,再加上監管相當薄弱,自然很難一下子整治好食品添加劑亂象。

  據說,“食品行業有一句話說:沒有食品添加劑,就沒有現代的食品工業。食品添加劑是食品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工藝環節。”既然食品添加劑如此“重要”,如果不加強監管,受傷害的只能是老百姓。要想監管好,能檢測是最起碼的前提條件。可由於技術的原因,至今還只能檢測出四成。一邊是無法檢測,一邊是食品添加劑亂象叢生。唯一的結果可能就是讓我們以自己的身體充當檢測“試驗品”。

  技術固然是一個原因,但克服技術障礙並不難,難的是有強烈的責任心。既然六成無法檢測,那就停止使用無法檢測的食品添加劑,總不能讓我們的身體去充當“試驗品”吧。(時間:6月17日 來源:中山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