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暴雨後城市內澇不只是技術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23 12:30:35


6月9日晚,大雨致使武昌雄楚大街全綫大堵車。
  暴雨突降,城市內澇,很多城市的相關管理部門都指出,城市排水系統標準過低、設計滯後等等,是阻滯迅速排澇的主因。比如,武漢市水務局官員就認為,武漢是老城,現有地下排水系統已不能適應今天城市的發展。不過,這樣的說辭顯然有些似是而非,甚至有卸責之嫌。因為幾乎每一次大雨導致城市內澇,都會出現這樣的說法,好多年過去了,何以這些城市的排水系統沒有一點改觀?最應該檢討的,恐怕還是時下的城市建設發展思路,甚至就是城市建設者的良心。

  “老城”不是城市內澇的充足理由。青島也是老城,而且是“現代化”比較早的城市,然而,百年前德國侵略者留下來的一套排水系統,百年後依然在發揮作用,其雨污分流的模式,即使到今天,還有很多中國城市未能做到(《南都周刊》6月2日)。可見,“老城”雲雲,並不是推脫責任的借口。那麼,新城又能怎樣呢?2003年南昌遭遇史上罕見內澇,其後,當地投入了20多億元改造城市排水系統,當地媒體曾自信地宣稱,再也不會出現“水上漂”的尷尬場景。夠新了吧?可一樣在前些天的大雨下不堪一擊,街道淪為行船垂釣的所在。

  這些年來,國內的城市發展標榜的往往是速度,是“一日千里”;是高度,是摩天大廈排第幾的競逐。至為重要的城市地下系統,卻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城市管理者計較的是任期內的城市面貌變化,是依靠城建拉動地方GDP的政績變化。於是,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是高樓林立、草坪開闊、馬路寬廣的光鮮和亮麗。至於這個城市是不是真正如官員講話所說的那樣,“夯實基礎”了,並不重要。

  在這種近乎瘋狂的城市大發展進程中,規劃被屢屢突破,技術機構和人員遵從的不是科學而是行政命令,匆匆忙忙的擴張,朝令夕改的規劃,草草率率的施工,只能給城市留下無窮的隱患。用浙江省建設廳官員的話說,就是“與近年來快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設相比,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卻跟不上步伐”。從這個意義上講,公眾每每詬病的城市馬路成“拉鏈”現象,不過是小小不言的表征罷了。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