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絡反腐有活力也有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1-06-26 15:48:38


  印度“我行賄了”網站反腐在我國引發反響,近來“我行賄了”“中國反行賄聯盟”等10多家中國版反腐網站紛紛上線。網絡揪出“周至尊”、爆出“日記門”之後,已有網民喊出“把反貪交給網絡來幹吧”的豪言壯語。就在網民苦於網絡反腐資源過於分散時,反腐網站無疑在試圖開辟一個民間反腐的新空間。

  對此,有觀點認為,這種形式不合法,如果線索不屬實,會對被舉報人造成負面影響;如果舉報線索在網上公布,容易打草驚蛇。

  其實,這種主動揭露行賄故事的網站,只是開辟了一種民意表達的渠道,並不具備案件線索的正式功能。例如在已發的帖子中,多部分是對“交錢事未成”的控訴和宣洩。這樣的表達,如果不涉及當事人隱私,不突破語言禁忌,倒也並不適合“不合法”的定性。

  但問題是,在缺乏必要的規制和監督、缺乏足夠的自治經驗的情況下,網站很容易觸及法律紅線。有人曾將網絡反腐比作汽車駕駛,離開必要的規制治理,會傷人傷己。因此,反腐網站要獲得合法性與正當性,不應當只是抓住反腐的虛妄功能不放,更應該樹立自身規則,尋求自治之道。

  對包括反腐網站在內的網絡強調自治,緣於網絡本身亦能成為一種權力。它將單個的民意和話語積聚到一定量之後,就會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既可以推動體制內一些不良問題的解決,也可以消弭一些微弱的個體的聲音;既可能對抗某些行政強權,也可能傷害到一部分無辜者的合法權利。如果對其缺乏足夠的監管,同樣會產生權力所固有的弊端,帶來“造謠誹謗”“權力尋租”等問題,甚至由於積聚了太多的激情與衝動而變成某種“多數人暴政”。

  官方對待民間反腐網站也大可不必過度敏感。更需要反思的是:為什麼出現官方網站和民間網站“冰火”相隔的人氣現狀?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和吸納這些民間網站所折射出的民意?印度反腐網站創始人說,“我們相信用人民的力量可以遏制腐敗的蔓延”。民意如能正向釋放,無疑會對腐敗起到很好的監督和震懾作用。彌合官民的信任裂痕,及時認真處理好每一起公民舉報,積攢公民對官方網絡反腐的信心,如此,“我行賄了”就只是反腐征程上的一段插曲。(時間:6月26日 來源:京華時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