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脊梁”是評不出來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18 14:00:06  


  有兩條“脊梁”正受到質疑。一條是“共和國脊梁”,一條是“中華脊梁”。前者受質疑,是因倪萍獲獎;後者受質疑,是因繳費參評。兩條“脊梁”是不是同一條,卻陷入了迷霧之中,雖然兩者都有“中華經濟報刊協會”作為列名首位的主辦方。

  倪萍表示沾了職業的光,人們質疑的是一個從來沒有過異議的參政議政人員,身為“脊梁”的硬度幾何。

  或許只是因為這個時代,人們才更加關注倪萍吧。實話說,前些日子在《新民周刊》上讀過倪萍的訪談,覺得除開從來不曾提出異議的參政議政經歷,倪萍倒也不乏隨歲月風霜增長的生活和生命體悟,而且是不無通透的體悟。

  當人們說到脊梁時,大概都會想到魯迅,既以之作為脊梁的範例,也以其關於脊梁的論述來定義何為脊梁。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拼命硬幹的人,為民請命的人,舍身取法的人,這些人構成了中國的脊梁。”

  “共和國脊梁”稱號的獲得者,據聞有300多人。大家從主辦者的身份、獲名者的行跡,質疑其權威性,即雖承認“脊梁”可以評選,但要求選出“真正的脊梁”。我以為,脊梁實在不是一個評選事項,而且無論由誰來主持評選,無論評出些什麼人,能准保“脊梁”的質地,不是對逆社會方向之行的褒揚,不是誇飾取名的工具呢?

  “脊梁”可以評選,這本身就是一個鬧劇,而鬧劇之尤,還在於是否收費參評。“共和國脊梁”,獲名者與主辦者都表示沒有參評費用,權當屬實吧。但今天,無論怎樣的名號,人們首先要想到“評下來要多少錢”,這本身就是一個時代寫照。有沒有“參評費”這個名目是一回事,就是沒有參評費,有沒有“公關費”、“活動費”、“贊助費”……呢?我當然不是說“共和國脊梁”一定收了錢,而是說“花錢取名”在很多時候已成當下民眾的基本假定。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