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天宮一號:不懼禁區不斷探索的又一符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30 20:56:21  


  昨日晚間,萬眾矚目的天宮一號在酒泉順利升空。那些為了這一刻而奮鬥了許久的科學家,也放下了一貫的嚴謹與矜持,如一個心滿意足的小孩子一樣歡欣鼓舞、蹦蹦跳跳。而且,可以想見的是,那些科學家們必然會在空閑下來之後,端起酒杯,共同慶賀這個值得銘記的日子。 

  這確實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因為昨晚那激動人心的一刻,不但對張柏楠這些航天科學家們意義非凡,更對中國航天事業乃至整個中國意義非凡。雖然對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航天似乎是一項太過遙遠的事業,遠不及小區旁邊修一條路、竪起幾個路燈來得實惠,但是,必須要說的是,航天並不僅僅是高端的,並不僅僅是遙遠的,它也是和我們無比親密的。 

  姑且不說各種太空實驗轉換出來的生產力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不說航天科技對於種種民用科技的拉動,單從航天人身上那無畏的探索未知的精神來看,航天就是一項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的事業。要知道,從古人萬戶的嘗試,到萊特兄弟第一架飛機的升空,以及現在每一個航空器的飛天,都是人類對慣常禁區的探索,而正是因為有了不斷探索的動力,人類才能從山洞之中走到現在。 

  某種意義上而言,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最值得珍視的東西,並非某一項或某幾項科技成就,而是這種恒久的不畏禁區的探索精神。以中國航天路為例,正是因為我們不滿足於一顆東方紅衛星,所以才有了更多更好的衛星;正是因為我們不滿足於神舟一號,我們才有了嫦娥一號及現在的天宮一號…… 

  事實上,無論整個人類還是哪一個國家,盤點其歷史,基本都是一部不懼禁區的探索史。這種探索,不只局限於科技領域,還表現在人文、社會、制度、思想領域。遠的不說,當下中國人都應銘記的改革開放,就是這樣的不懼禁區的探索史。想想看,聯產承包、民營經濟、國企改革等等方面,在當年的時候哪一個又不是禁區呢?如果沒有“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精神,哪裡又會有今日的輝煌成就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