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螺旋藻抽檢結果變臉 監管不能因資本公關放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2 17:27:11  


  一月之內,兩次抽檢,官方結果自己“打架”。近期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螺旋藻保健食品鉛、砷、汞等重金屬含量檢測結果“變臉”事件傳出最新消息,“變臉”背後的玄機,是有關監管部門被涉事企業公關“搞定”。

  有必要對這一事件進行簡要回顧。2月29日和3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先後向地方監管部門下發內部通知,通報檢出鉛、砷超標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和內容物欺詐的8家魚油生產企業名單。通知經媒體曝光後,輿論一片嘩然。然而,3月30日凌晨,國家食藥監局對外公布的“最新”抽檢結果顯示,原先“黑名單”上的13家“不合格”螺旋藻生產企業僅剩1家產品不合格,原先8家內容物欺詐的魚油產品變為3個為假冒產品、其餘產品檢查結果未予公布。

  在短短一個月內,對同一種產品的抽檢,同一權威監管部門發布了兩個迥異的結果。面對這一“逆轉”,不少網友表示難以理解,並從各個角度善意地揣度原因:“兩次檢測批號是否相同”、“是否因企業積極整改”……時至今日,媒體的深入調查告訴人們,抽檢結果“大逆轉”,與涉事企業的生產整改、管理加強並無多大聯繫,而是有關企業對相關監管部門積極“公關”後產生的結果——公關,讓抽檢標準“被放寬”了。

  產品合格標準如同橡皮筋,拉長縮短就由企業說了算,這真是一個黑色幽默。在螺旋藻“超標門”中,面對記者關於螺旋藻片劑“一個監管部門為何給出兩種截然不同甚至前後矛盾的監管標準”的質疑時,相關監管部門的有關負責人辯稱:對於“片劑”,目前尚無明確的鉛含量檢測標準,“這屬於學術探討範疇”。好吧,就算這是“學術探討範疇”,那開始時13家“不合格”企業的名單,又是依據什麼確定的呢?對於螺旋藻產品的檢測,國家的規定到底是怎麼樣,作為監管部門,應該不會不清楚吧?退一步說,即便現在媒體報道涉事企業所謂的“公關”有著某些出入,那後來的抽檢標準為何會“從寬”而不是“從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