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十丟其三,還敢寄信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3 11:28:08  


  儘管我們都知道《郵政法》規定,平信既沒有辦法查詢,而且丟失後郵局也不承擔賠償責任,但33%的丟失率——平信如此不“平”,這樣失“信”,又怎能讓人釋懷,且怎樣地令人震驚。

  我們無須搬出“家書抵萬金”的經典格言來論證信件丟失是“難以承受之重”,然而郵局卻不能不回答,100封信要丟失33封,這正常嗎?如果說丟失信件是一個事故,那麼33%的事故發生率不但是匪夷所思,更是荒乎其唐。33%的事故率換在其它任何一個行業,無疑都是災難。而難道因為平信既不能查詢,又不必賠償,就可以肆無忌憚地丟失?

  我們不能因為平信是資費最便宜的郵遞信件,就真的只能對十丟其三自認倒黴。事實上,當貼上郵票把信寄出去的時候,就是在購買一種服務,作為寄件人也是一種合同關係,沒有把信件送達目的地,就是違約。而違約又不承擔違約責任,從《合同法》角度來講是不公平的,法規的設置應該要公平和合理,既要保護行業的利益,也要保護行業的健康發展,更要考慮到社會公共的利益,而不能一概免責。因此,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或許是應當邁過去的一個坎。

  當然,即使真的修改法規,也不會一蹴而就。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把丟信率降下來。為什麼丟信率畸高,因素固有種種,然而種種之中很主要的一種,就是不認真。曾有一位感動中國的鄉郵員叫王順友,在四川涼山州木裡藏族自治縣馬班郵路上走了20年間,期間從未丟失過一個郵件,投遞準確率100%。王順友的100%,是因為認真。在王順友的100%面前,33%的丟信率買在是無地自容矣。

  不講認真,這些年成了一個流行病。當馬虎成為流行病的時候,差錯恰是必然的歸宿。馬虎成了習慣,習慣成了自然,於是由量變而質變,屢屢釀出禍端。不認真之所以成了流行病,原因就在馬虎不臭,敬業不香。所謂馬虎不臭,就是即使因不認真而鬧出禍事,處理也往往“高舉輕放”;所謂敬業不香,就是誰認真,反而會成為眾矢之的。在這樣的氛圍內,在這樣的導向下,馬虎自然會成流行病,並且病得不輕。33%的丟信率在警示我們,馬虎不治,禍會更多,並且更大。(時間:4月13日 來源:四川新聞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