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溫和質疑 有態度才有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1:54:19  


網友拍攝的位於蘇州路附近高架橋下種植的樹苗,“所有的樹種都擔負著綠化的作用,只有橋木是負責起哄的”。
  今年青島政府啟動了耗資40億元的“增綠行動”,質疑種樹工程的市民,有人謾罵有人撒氣。然而青島80後姑娘潘琦,卻以普通市民身份,在施工現場調查樹的成本,用合法手段溫和地質疑著決策。 

  “增綠行動”這樣耗資巨大的工程項目,雖然確有增綠、環保之優點,但也有形象工程、鋪張浪費之虞。更何況這樣的工程決策,並未徵求市民意見,其優劣利弊,也未經充分的公平博弈。這些,都是造成抱怨、不滿,甚至謾罵的原因。 

  當然,用憤怒、抱怨之類來表達不滿和質疑,儼然是慣常思維,這樣的坊間輿論,雖有尖銳和應者雲集的汹湧,但難免失之理性,被偏見挾持。實際上,如果任何質疑,都這麼氣勢汹汹,對質疑者和應答者來講,劍拔弩張的結果,會使理性被虛置,這顯然不是好事。 

  質疑是民眾的權利,這一點毋庸置疑,但質疑也應有邊界,即接受規則或程序約束,也只有這樣,質疑才能更顯文明和尊嚴。潘琦的質疑方式,不是對不能接受現象大聲呵斥,也並非自我感覺真理在握的當頭棒喝,更不是面對失望與遺憾時怒發衝冠。 

  這樣的質疑方式,因為不再咄咄逼人,不再裹挾著憤怒和敵意,一方面可以使職能者更易接受,建立起有效和可靠的互信;另一方面,則可以喚起更多參與精神,讓更多人學會理性表達。比如,在潘琦之後,有更多的青島年輕人行動起來,拍照調查,詳細核實。 

  溫和質疑,有態度才有力量。改變自己,便是行使自己的權利,有這樣的態度,有切實的行動,才會有不錯的開始。而溫和地質疑,則是行使自己權利的最好選擇。因為溫和,質疑不再是憤怒的宣洩;因為溫和,質疑就會成為規則下的訴求;因為溫和,便會少了些猜忌和冷漠,求同存異便有了基礎。 

  儘管潘琦溫和質疑目前還沒有更進一步的結果,但其被廣大網民支持和聲援的舉動,無疑是溫和質疑得以繼續前行的不竭動力。有關部門應抱著客觀和善意的態度,回應質疑與訴求,如此方能使公眾與職能者之間的斷裂得到修補。(時間:4月20日 來源:華西都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