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質疑也是公民的一種能力訓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2:07:30  


在市政府門前的臨時公交站牌處,種滿了灌木,上下班高峰期人們只能站在公交車道等車。
  對“增綠行動”這樣耗資巨大的工程項目,雖然確有增綠、環保之優點,但也有形象工程、鋪張浪費之虞,更何況這樣的工程決策並未徵求市民的意見。其優劣利弊也未經充分的公平博弈以及“增綠行動”諸如毀壞草坪、影響風景等缺陷,都是造成這次聲勢浩大的種樹工程背後,市民抱怨、不滿甚至謾罵的主要原因和注解。 

  當然,用憤怒、抱怨之類來表達不滿和質疑,儼然是當下大多數市民面對重要公共事件時的慣常思維和行為方式。這樣的坊間輿論,雖有尖銳和應者雲集的汹湧,但難免失之理性,被偏見挾持。實際上,如果任何質疑都這麼氣勢汹汹,對於質疑者和應答者來講,劍拔弩張的結果會使理性被虛擲,這樣的方式和態度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質疑是公民的權利,這一點毋庸質疑,但質疑也應有邊界,即接受規則或程序約束,也只有這樣,質疑才能更文明和更有尊嚴。而要做到這一點,溫和理性就不可或缺,並必須貫穿始終。從這個意義上講,青島80後姑娘潘琦的溫和質疑顯然更值得褒揚與稱道。 

  潘琦的質疑方式,不是對不能接受現象的大聲呵斥,也並非自我感覺真理在握的當頭棒喝,更不是面對失望與遺憾的怒發衝冠,而是採取一種理性、溫和、平等的態度,去求證、去質疑、去維權。比如,對待踢皮球式的政府電話,雖然問題沒有進展,但她總不忘說“好的,謝謝”這四個字;表達意見之初,便查閱有關資料,確認過程和權利的合法與合理性等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