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市民的溫和質疑改變著什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5:13:02  


  今年青島政府啟動了耗資40億元的“增綠行動”,第一個月便種下了180萬棵樹。質疑種樹工程的市民,有人謾罵有人撒氣,抱怨面子工程勞民傷財,稱新任市長是“種樹狂人”。然而青島80後姑娘潘琦,卻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在施工現場調查樹的成本,致電政府追問種樹方案的決策過程,用合法的手段溫和地質疑著政府決策。

  對於鏟草種樹的質疑,在微博上已經熱鬧了好一陣。這是件和當地市民都有關的大事,但具體到每一個人,似乎利益關係又並不是太明顯,所以,見得多的是抱怨,卻鮮有有意義的行動。直到這個打了一圈電話,卻被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的27歲姑娘出現,她的行動雖然目前看來也沒有實質性的作用,但這種溫和理性質疑的行為,卻指明了一個公民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聲音、行使自己的權利。

  城市裡的每一個大小決策,都事關居住者的利益,因而每一個人都應該有相應的話語權。但這種權利如何行使,大多數人對此還是模糊的。當網絡賦予了我們相對平等的話語權時,網上的抱怨和謾罵,就成了不少人表達意見的最常見手段。甚至有人以為,這種不滿和謾罵越激烈,自己的聲音就越有力度。我們該如何表達自己的聲音和意見?嘈雜的抱怨和謾罵,只會淹沒於網上如潮的口水中,真正能影響決策的,只能是用合法的手段,發現決策中存在的問題。潘琦正是這麼做的。而這種理性正顯示出力量,更多人也邁出了這一步:近日,上海交大研究生雷闖提交信息公開申請,要求公布各部門官員收入情況,也是如此。

  “你想要怎樣的世界,就先改變怎樣的自己……”潘琦這話說得真好。但如同潘琦父親一般擔憂“做出頭鳥不好”,確實代表了很多人猶豫和顧慮的心態。我們不能總是以面目模糊的大多數和匿名者身份,以謾罵和抱怨的形式,與決策者對話。在抱怨政府不關心公眾利益,不聽取公眾聲音的同時,我們可曾想過,自己為讓決策者聽取我們的聲音做過些什麼。儘管這可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但如果沒人邁出這一步,局面就永遠不會在謾罵和抱怨中有所改觀。

  權利意識的覺醒,還應該伴隨著權利表達方式的進步,潘琦和眾多行動者已經在向我們展示,這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而這樣的溫和質疑背後所蘊藏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其實遠比它的名字更強大。(時間:4月20日 來源:華商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