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檢不出的“毒”膠囊與“無害”的氯可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1 13:37:37  


  在山西的可口可樂疑似混入消毒氯水事件中,雖然在抽樣送檢產品中,並沒有消毒氯水事故次日生產的飲料遭到媒體質疑,但山西省質監局處理速度之快,還是讓人嘖嘖稱奇。不僅連夜檢測問題產品,而且凌晨4時即宣布無害結果,其重視程度之高、處理速度之快,堪稱政府應對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的典範。

  然而,也因為實在太快了,讓人不得不對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感到疑惑:凌晨宣布無害結果的超常規舉動,除了對可口可樂公司經濟利益和社會聲譽的超級重視之外,也難免讓人懷疑是不是對國際大公司給予了“超國民待遇”。而一旦監管機構戴上“有色眼鏡”,加上對地方經濟利益的維護立場,會否影響檢測結果的公正性?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毒膠囊事件被媒體曝光已三天有餘,可國家藥監局對於被曝光的9家企業生產的13個批次的膠囊產品是否鉻超標,依然表示“還是存疑階段,這些產品是否真的鉻超標,還要看抽檢之後的結果”(《中國青年報》4月18日)。換言之,這些被曝光的藥品企業的膠囊產品是否鉻超標,媒體拿出的檢測數據不能算數,藥監局抽檢三天了也沒一個結果,更遑論在媒體曝光之外順藤摸瓜發現更多問題藥品了。難怪當事藥企至今沒有一家公開道歉。

  央視曝光所使用的檢測數據,來自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的反覆多次檢測,這是一家隸屬於國家質檢總局的國家級公益型科研機構,應該很權威了,為什麼國家藥監局認為其不能作為執法依據?就算必須重新檢測,可三天過去了,為何還在“存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