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條微博何以給人民日報帶來危機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9 00:19:25  


  人民日報社一位年輕編輯在社內培訓時舉出姚晨粉絲1955萬的事例,這意味著她每一次發言的受眾,比《人民日報》發行量多出近7倍。

  這兒危機感的體現的在受眾的數量上,但還不能真正體現危機感的實質,因為不同的媒體和方式,傳播的信息給個人的價值不同,因而可能發生的作用也就不同,最重要的危機感,不在一次性受眾數量上,而在其後的可能連鎖反應上。如果沒有這種後發的潛在效果,那麼是死是活,才真得是危機感降臨了。 

  在自媒體時代,傳遞給公民信息和情緒的渠道大大增加和擴展,比如名人微博這種方式,傳播量受眾驚人,他是傳統媒體無法抗衡的。該文章就列舉了兩個典型事例,一個是網絡對藥家鑫案件的情緒化宣洩,這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絕後的大事件,其影響力在媒體傳播的歷史上和現代輿論監督上、對社會影響的廣泛上,其衝擊力、效應,是傳統媒體無法製造出來的,那就還是自由的聲音在開放的平台上,具有無比巨大的活力,傳統媒體是渠道的水,經過了層層節制,這種宣洩是山洪暴發,無拘無束。 

  舉例趙普“不細說”微博,帶來的社會衝擊力,也不可小覷,但是帶來了更多的值得思考的問題,比如媒體監督到底能發生多大的作用,媒體人的和職業道德要求和社會法律的滯後等等。趙普的微博給社會管理等方面帶來的衝擊,始料未及,人們反思,他的做法是否合適得當,但是有沒有考慮,正是他的“不細說”,激發了公眾對真相的渴望和追求,其直接的效果,是推動了社會的前進,具體說就是摧毀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若果沒有這條微博,更多的人還在“每天六顆劣質膠囊”的吃下去。趙普的悲劇性結局,不但徹底顛覆了傳統學術定義的“消息”這種文體的概念,也說明我們這個社會,真相和法律、道德的衝突有時是如此的水火難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