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招商很重要但不應壓倒一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30 10:23:56  


  近期,有媒體披露,四川的一些公務員因為無法及時給富士康公司招到工人,只能自己去企業上班。政府直接負責替企業招工,這樣的情況乍看起來似乎很讓人詫異,但如果對過去三十餘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有過一定認知的人,一定不會對此感到太陌生。

  在很多觀察人士看來,中國經濟獲得騰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在於政府對招商引資的積極介入。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改革釋放了民間活力,也修正了政府官員的激勵機制,原先的“革命”思維開始導向“發展”思維,階級鬥爭開始讓位於經濟發展,對於官員來說,任期內經濟上的增長成為獲得升遷的核心引擎。

  對於改革之初的中國而言,除了勞動力和土地之外,其他幾乎一無所有,要想實現經濟上的飛躍增長,吸引外資乃成為一個不二選擇。而為了更大程度地吸引外資,當地政府往往熱衷於申報經濟開發區、工業開發區,並樂意為入駐企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數年的免稅政策。凡此種種,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東部沿海,幾乎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只是到了近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中國勞動力價格的普遍上漲,以及東部發達地區開始推進產業升級等因素,類似於富士康這樣對勞動力數量有極大需求的代工巨頭,開始逐步向中國的內陸地區遷移。之前的河南鄭州,湖北武漢,以及這一次引發關注的成都,都因為引進富士康生產製造基地,而令當地官員興奮異常,乃至夜不能寐。

  值得一提的是,在勞動力日益緊缺,以及內陸省份對經濟發展極端渴求的背景之下,當地政府對於入駐企業的“周到服務”較之過去的東部沿海省份,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正如前面提到的,當地政府除了承諾稅收上的優惠,還提供免費宿舍、班車和招聘工人,甚至,如果富士康的高層到訪,到機場迎接的常常是當地省市一級政府的一把手。

  如果從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官員們的急切心態似可以理解,當地政府成為企業的“僕人”,似乎也頗為順其自然。畢竟,在經濟發展壓倒一切的情況之下,招商也就壓倒了一切,類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帝國,也就壓倒了一切。政府必然會集中一切力量為其做好服務,這不僅因為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對於當地經濟太過重要,也因為政府本身的治理模式已經定格在“運動式治理”上了。以至於為了完成對企業的一項承諾,當地政府不惜犧牲自己底層雇員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