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能對“公開”的訴求視而不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3 11:53:35  


  看到廣州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家人擁有21處房產的消息後,南京郵電大學大二男生段國超,以寄送快遞的方式,向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番禺分局組織人事科提出申請,要求公開蔡彬2011年的工資。

  無獨有偶,重慶工商大學大二學生楊璠,也向福建省交通運輸廳和福建省財政廳寄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信,要求公開因“名表照”引發圍觀的福建交通廳廳長李德金2011年的工資收入。

  此前因申請公開“表哥”——楊達才工資而吃了“閉門羹”的劉艶峰,則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確認陝西省財政廳及安監局不支持其公開申請的行為違法,判令其作出回覆。

  一系列事件,正將民眾要求“公開”——官員財產公開、政府預算公開、政務信息公開之類的訴求,推向高潮。儘管其間不乏“行為藝術”的意味,但這些以正式方式提出的申請,卻是民間輿論的縮影。

  留意一下微博就會發現,一條條轉發的信息和圖片,伴隨著求證的迫切和強烈的監督欲望。周久耕事件,“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已經查實或者正在調查的各類貪腐事件,顯示出民眾監督的巨大力量。如果說以往的民間反腐,在條件和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尚不能成為“主力”的話,微博時代的網絡反腐,已經具備了強大的壓力和影響力。越來越多網絡反腐的成功,既暴露了常規反腐的缺陷,也讓走過場的監督無處躲藏,更顯現官方反腐與民間反腐形成合力的必要性。

  要真正發揮民間監督的力量,當對其予以充分尊重,主動合作。不是被網絡逼著沒辦法了,被微博上的照片傳言逼得無處可躲了,影響到了聲譽,不得不採取措施,而是積極主動地接受和回應輿論的要求和質疑。聽從與采納民意,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不要以為調查核實網絡傳言,就是對“惹事生非”者的縱容,就是讓好事者“陰謀得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