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200萬人報名“史上最苦金飯碗” 苦從何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16:22:38  


  為了感受一下基層公務員有多“苦”,筆者從國家公務員局的網站下載了今年“國考”的職位表,發現媒體和網友所謂的“苦”有以下幾類:一是對生理條件有要求,比如“能適應高原工作環境”、“能夠出海”、“適合男性”等;二是對工作時間有要求,比如“節假日加班”、“晚上值班”、“24小時三班倒”等;三是說明可能存在的經濟回報問題,比如“不提供宿舍”、“國家級貧困縣”、“經常下鄉”等;四是要求工作穩定性,比如“最低服務期五年”等。

  無論是從人力資源角度還是依據日常生活經驗判斷,以上四類“苦”實在讓人啼笑皆非——流水線上的富士康員工能計較“三班倒”嗎?醫生和媒體工作者難道不知道要“晚上值班”嗎?有的部門在招考簡章中竟然還寫了“經常下鄉、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條件相對艱苦”,我國近7億農村人口會怎麼看這句話?國家公務員難道必須要在一線城市拿著令人眼紅的薪水,朝九晚五地喝茶看報?

  更令人懷疑的還不是“苦不苦”,而是這個“苦”本身就是媒體強加的。否則怎會有近200萬人報考,招錄比例高達90:1?在開放選擇的招考機制下,求職者的選擇本身就狠狠駁斥了“最苦論”。況且,歷年的公務員招考,都有冷門職位,甚至有的職位無人報考。這反映出來的不是“苦”,而是該職位“性價比”不合適。譬如氣象部門的野外觀測類職位常年招聘難,那是否可以考慮將這一塊業務外包,或者提高職位收入和晉升空間。如果光喊苦,富士康的招聘為何從來都人滿為患?

  總之,公務員領的是納稅人的錢,無論從旱澇保收的職業穩定性、光鮮得意的職業體面感,還是隱形福利的角度來說,都會使得求職者趨之若鶩。2009年,一份由13家媒體發布的《中國人幸福指數調查報告》指出,按職業分類來看,公務員的幸福感最高,其在家庭、婚姻方面的幸福感體驗尤其顯著。難道他們都是在“苦中作樂”嗎?(時間:10月16日 來源:新京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