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權力成為“苦差事”方有國民之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16:36:29  


  一年一度的國家公務員招錄工作開始,具體招錄職位於日前正式公布。有媒體報道,此次招錄的許多職位被稱作“苦差事”,不僅多數要求兩年基層工作經驗,且不少崗位說明中明確備注有“常年出差”、“需要晚上值班”、“需常赴搶險救災現場,條件艱苦”、“國家級貧困縣”、“不提供宿舍”等要求。專家分析稱,“苦差”增加是公務員招錄趨勢,“一份報紙坐半天”的公務員生活已成過去。

  事實上,看重基層工作經歷已非今年獨有,近幾年國家公務員招錄一直在延續和強化此種側重思路。2011年初的全國行政機關公務員管理工作會議,便已明確“到2012年,中央機關和省級機關錄用公務員,除部分特殊職位外基層工作經歷要求將達到100%”。應當說,這一招錄政策的調整,或有助於扭轉高端領導機關“家門-校門-公門”的“三門幹部”現象。而進一步講,實有必要對盛行多年的所謂“苦差事”想法做些細節辨析,以理順基本的權力邏輯。

  國民熱衷公務員考試,雖不排除服務國家、施展抱負的情愫,但多數考生最主要看重的,則仍是公務員職位“清閑”、“高薪”、“保障好”等優渥的職業特質,以及可能存在的不少欲說又止的收入與福利。更進一步的社會情緒中,人們對鐵飯碗(甚至所謂金飯碗)的迷戀與追逐,實際上源自權力崇拜語境下“經濟人”的目標理性。“公務員熱”與社會就業壓力並無直接關聯,卻跟權力與市場對人群的吸引力差異密切相關,彌漫著“權力崇拜”的社會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助燃著公務員招錄的熱度。每年重複上演的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場面,是不新鮮,但卻足夠實際。

  新公務員入職面臨“苦差事”,專家有言呼籲其清醒認知“服務者”的角色。所謂在一線、基層崗位上的“鍛煉”,“有助於公務員了解基層情況,在工作中更準確地把握政策,對公務員成長也有利”。讓初入公門的“新鮮人”或多或少地接點地氣,亦算是契合社會治理的合理訴求。而有趣的是,與“苦差事”相呼應,慣常社會邏輯中還有一組更別致的概念,所謂“清水衙門”與“肥差”之別,則顯現出比“苦差事”更頑固、更系統化的機關掌故。因擔負國家職能不同而細分的權力各部門,隨著其手中職權的差異,在權力未被有效監督的制度氛圍中,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灰色收入與部門福利。不僅令圍城外的人為之驚艶,圍城內身處“清水衙門”的同僚亦難免眼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