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言“得道”,高密“成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0 15:34:11  


莫言家鄉——高密平安莊
  山東高密投6.7億弘揚紅高粱文化,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莫言的家鄉山東高密已變成文化聖地!當地官員範琿表示:政府計劃投資6.7億元弘揚紅高粱文化,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種一萬畝紅高粱,每畝補貼一千元,虧本也要種。並對莫言老家的人說:“莫言已經不是你的兒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你不同意都不行。” 

  正像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全國媒體一片熱炒,而莫言的家鄉高密自然而然就成了培養出一代文豪的沃土。與莫言等文人不同的是,高密的政府官員們的思維是要借著莫言“得道”之勢,讓整個高密跟著他致富修煉“成仙”。

  正如莫言老家所在轄區的管委會主任範琿勸說莫言的父親同意修繕莫言舊居所言:“兒子已經不是你的兒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莫言成為了社會公共資源,“你不同意不一定管用”。公眾消費莫言,自然有其歡喜之處,或者出於多年不出諾貝爾大獎的喜悅,或是為了做一些噱頭滿足一下炒作欲。或是想在莫言身上或多或少地榨取點油水……然而,這些畢竟是小打小鬧,過過嘴癮。真正把成千上萬的真金白銀跑出來圍著莫言打轉的,除了陳光標也未見有第二個人。倒是“高密投6.7億弘揚紅高粱文化,包括莫言舊居周圍的莫言文化體驗區”這件事徹底“亮瞎”不少人的眼睛。

  如此“一擲萬金”的大手筆,為何更像“拍腦袋”決策呢?

  首先,在莫言的家鄉,由於收益太少,高密當地的農民已不種紅高粱。由此來看,這種決策明明是一種一種逆道而行,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即便是當地管委會主任範琿自己也發愁如何種出萬畝紅高粱,他說“我估摸著一年要投入一千萬、賠本也要種”。如此“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決定,不是“拍腦袋”決策是什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