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限利令”難逃尷尬命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3 14:49:05  


  此次陝西省推出全國首個商品房限利政策,這種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精神無疑值得稱道,顯現出的政策出發點是好的。但同時也要理性地看到,陝西省出台的 “限利令”可操作性並不強,最終恐怕會成為“海市蜃樓”。

  “限利令”的核心是:售價=測算開發成本+10%左右的合理利潤。但首先,商品房開發成本變數很大,不透明,有時是一筆糊塗賬,或者更像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面裝。這是因為,開發環節的成本完全由開發商自說自話,沒有相關機構去監測、核實。即使當前很多地方要求開發商公開成本,但開發商卻可以以企業商業機密為由 “大打太極”,諱莫如深。在這種情況下,限定商品房利潤,沒有太大實際意義。商品房成本“迷霧”一日不散,“利潤須控制在10%左右”又有多少可信度和執行力呢?

  其次,土地成本不降低,開發商恐怕也不會甘於讓利,不太情願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房價高低不單由開發商的利潤率高低決定,也與地價、稅收不無關係。近些年來,開發商埋怨高地價使其承擔了高昂的土地成本,政府則指責開發商獲利太豐厚。每當房地產業被指責為暴利行業,或房價下降壓力巨大時,開發商直指土地等獲利更多。所以,面對陝西“限利令”,已有不少業內人士質疑,地方政府可以先帶頭限定地價、稅費及貸款利息等開發成本,如此,控制商品房利潤率才更有可行性。

  此外,抑制房價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打壓開發商的利潤 “奶酪”,對開發商而言,難免會遇到種種“軟抵制”。即使“限利令”被強制執行,開發商恐怕也會“墻內損失墻外補”,為節約成本而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出現更多的“樓脆脆”、“樓歪歪”、“樓裂裂”……對於一些實力不強的房地產開發商而言,如果利潤受到嚴重擠壓或許會導致其虧損嚴重、無力負債,或許會出現更多的“房跑跑”。這些對於整個房地產行業的長遠發展並沒有益處。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