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只盯著“起徵點”也是無奈之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14:15:23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原主任王健建議,將個稅起徵點提高到1萬元,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稱,提高起徵點,中低收入者得不到任何實惠,個稅起徵點調整為3500元後,工薪階層納稅面由28%降到7.7%,收入處於工薪階層塔基、塔腰的都已經被排除在外,不用繳一分錢的稅。再減負的空間並不大。

  兩個看似對立的觀點,其實並不矛盾。王健關於提高個稅起徵點的建議,實際上是出於刺激經濟考慮,通過減輕工薪階層納稅負擔,以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刺激社會整體消費。而反對者賈康卻認為此舉意義不大,在稅基過窄的情況下,提高個稅起徵點只是高收入者受益,倒不如合併計算家庭收入。可見,前者是側重於效率,後者乃是提倡公平,只是解決個稅問題的兩個辦法,並不完全相悖。

  從稅制角度考慮,個人所得稅乃是一項收入調節稅,屬於廣覆蓋、寬稅基的稅種,其發展方向是逐步成為主流稅。但在目前的實施過程中,卻因居民整體收入偏低,徵收制度不完善,在起徵點多次提高之後,目前符合繳納個稅標準的人群過少,反而蛻變成一種邊緣性稅種,無法發揮其重要功能。

  民眾也知道稅收要公平與效率兼顧,亦曾多次要求改革徵收制度,將個稅計算方式由個人轉變為家庭合併,並要考慮家庭成員的差異性,實現綜合徵收模式。但是,這種建議卻屢屢被官方否決,聲稱目前條件尚不成熟,徵收成本過高、效率過低等等。顯然,正是因為綜合徵收模式遲遲未決,民眾看不到改革的時間表,無奈之下只好退讓一步,將目光盯在提高個稅起徵點。

  而且,專家和民眾之所以連年要求提高個稅起徵點,除了個稅改革遲緩不前,亦因為居民整體收入過低,而綜合稅費負擔又過重,影響到普通民眾的生活質量。對於中低收入階層來講,在收入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幅度的情況下,提高個稅起徵點雖然效果不大,但也聊勝於無,多少能省下點錢補貼家用。

  可見,經過多年來的爭論,個稅改革的大目標已經明確,民眾亦取得基本共識,就是欠缺來自官方的動力和決心。如此也就可以明白,王健與賈康的觀點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假如將二人的觀點合併起來,實際上也就是個稅改革的最終方向。而與其埋怨民眾糾結於起徵點,倒不如盡快推動政府行動起來,加快個稅制度的改革,公布改革時間表,讓個稅真正實現公平與效率兼顧,發揮調節社會財富分配功能,成為財政收入的主力軍。(時間:11月30日 來源:京江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