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全方位減負比死盯個稅起徵點靠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21:08:28  


  說實話,公眾已對個稅話題產生視覺疲勞。近幾年來,無論是專家學者(包括政府高官),還是普通民眾,凡涉及到個稅變革思路上,大都目光聚焦在個稅起徵點上,普遍認為,只要定期提高免征額,就能充分體現稅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在現有國情和稅收制度下,一味地死盯個稅起徵點,只能讓工薪階層以及高收入階層受益,而處於偏低收入群體――城鎮低收入者、農民工以及農村廣大農民,得不到減稅“陽光”的普照。尤其在我國現有稅收體制下,國家收入來源主要以增值稅、消費稅等流轉稅為主的間接稅。顯然,全民納稅在中國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尤其在個稅方面。

  從現行個稅制度安排來看,倘若要調整個稅起徵點,要履行各種不少程序,這勢必加大制度成本,以及影響執行效率。自1981年開始徵收個稅肇始,到了2005年免征額才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再到現在的3500元。在這31年裡,不知有多少專家學者和公眾的強烈呼籲,以及人大代表的N次“公車上書”,最後,僅有三次提高機會,才到目前的起徵水準。

  所以,國家包括專家學者以及普通公眾,與其在個稅調整上“死盯不放”、“勞心費力”,還不如跳出這個窠臼,把重心放在居民全面減負上。因為,從整體居民支出而言,個稅所占比重並不大,與住房、教育、養老三座大山等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筆者覺得,對個稅話題的過度關注,在某種程度上掩蓋了老百姓的真實生存負擔。

  所謂全面減負,其主旨是降低居民的生存支出成本,以刺激國內消費,從而使我國經實現轉型,縮小貧富差距。這裡,既包括國家財政加大對住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品的投入,來實現居民支出的減少,也包涵居民為企業服務支付不合理收費的取締或減少,比如人神共憤的手機漫游費,霸性十足的固定電話月租費,以銀行3000項收費項目;既包括政府不合適宜行政收費的“瘦身”也包括因制度性壟斷造成的不合理消費,比如高油價等。倘若這些領域的居民負擔齊頭並減的話,不僅能通過消費的傳導機制,直接讓百姓受益,而且也會利於提振內需,增進社會各個階層的和諧度。

  當然,筆者也不反對個稅制度的改良,只是認為,個稅變革要實現“漂亮”轉身,不能總在細枝末節做文章,比如提高個稅起徵點,包括現在提高稅率等,而應盡早實現以個體家庭為中心的綜合稅制,這才是我國個稅發展的未來趨勢,更能體現個稅向“人性化”管理模式邁進。(時間:11月29日 來源:荊楚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